漠漠阴常结,垂垂势未收。
润多宜土脉,落久验溪流。
与物知无间,於花似有雠。
少年车马客,惆怅为君游。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春雨一篇呈纯甫贤僚县庠诸彦》
作者:强至
朝代:宋代
译文:
春雨纷纷密布,连绵不断而未收。湿润之多适宜土壤,持久的降雨验证了溪流的流量。与自然万物相互感知,花朵似乎怨恨不平。年少的车马客人,对于离别的情愫感到忧伤,为了您的游历而忧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的景象以及对离别的感伤之情。诗人描述了春雨连绵不断、密布纷纷的景象,形容雨水滋润了土壤,验证了溪流的流量。诗中表达了与自然万物相互感知的理念,认为花朵似乎对春雨的降临心生怨恨。最后,诗人以年少的车马客人的视角,表达了对离别的忧伤和为他人的旅行而感到忧虑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土壤、溪流和花朵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诗人运用形象细腻的描写,将春雨的景象与人情之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离别和别人旅行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摹,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相互感知的情感体验,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
骢马别已久,鲤鱼来自烹。殷勤故人意,怊怅中林情。茫茫重江外,杳杳一枝琼。搔首望良觌,为君华发生。
一番新火试新茶,又向方桥记岁华。草色前头见江树,桑林多处是人家。拓开白鸟天边眼,背尽红尘脚底沙。临老不知来几度,只看豆麦不看花。
一枝筇竹度年华,自爱藤阴夹雨涯。野叟笑予衣落魄,牧童见客手交叉。染成众缘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
绳床竹簟曲屏风,野水遥山雾雨蒙。长有滩头钓鱼叟,伴人闲卧寂寥中。
,感意气之相期,转羽移宫,写情词以为别。托光华之日月,纵挥洒之云烟,岂无知言,为我回首。以重与细论文为韵,题樟镇华光阁读志别。分鸡犬云中。笑种桃道士,虚费春风。山城看过雁,春水梦为龙。云上下,燕西东。久别各相逢。向夜深,江声浦树,灯影渔篷。旧游新恨重重。便
上方气压湖山胜,老我登临思惘然。一鸟影沉秋水外,千峰势断夕阳前。清尊白发酬今日,画舫朱帘记昔年。独倚危阑重吊古,荒台樵唱起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