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正不寝,骤来寒气增。
檐斜滴野箨,窗缺摇春灯。
孺子睡中语,归人行未能。
前溪波暗长,定已没滩棱。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春夜闻雨》,这首诗词是宋代梅尧臣所作。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风味正不寝,
骤来寒气增。
檐斜滴野箨,
窗缺摇春灯。
孺子睡中语,
归人行未能。
前溪波暗长,
定已没滩棱。
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春夜听雨的诗词。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感受到春雨的丝丝寒意。他从斜斜的屋檐上听到雨点滴落在茅草上的声音,窗户上的春灯摇摆不定。孩子正在安睡中说梦话,而归家的人却还未归来。溪水在前方悄悄地流淌,波浪看不清楚,好像已经没有了过往时的涟漪。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夜中的雨声和寂静的气氛,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美感。诗人通过雨声、屋檐、窗户、孩子和溪水等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恬静的春夜场景。诗中的“风味正不寝”和“骤来寒气增”表达了诗人听雨时的清冷感受,雨声的落下增添了夜晚的静谧。屋檐上的野箨滴水声和窗户上摇摆的春灯形象生动,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孩子的梦话和归人的未归,揭示了一种孤寂和等待的情感。最后,溪水波浪的描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切都已逝去的感觉。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静谧而凄美的春夜场景,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寂静与孤寂的氛围。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类生活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梅尧臣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与人生的触动,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偶向花边立,悬知病已瘳。小山今夜月,团树满庭秋。清露沾丛底,斜河在上头。须臾香更好,还与碧云浮。
君王翌日宴长春,霖雨迷漫泞土尘。特令满宫来魇止,一时悬挂扫晴人。
柳岸兰桡片席飞,秋风泽国季鹰归。幕中莲渚红衣脱,江外蒪羹紫线肥。十部须知從事贵,双鱼莫遣尺书稀。西陵正接家山路,试为因人问钓矶。
薄宦何堪远,兄今奉板舆。猫头供美笋,玉板荐嘉鱼。川陆徐行李,暄寒慎起居。会因回雁足,时一问何如。
近日侯门不重才,莫将文艺拟为媒。相逢若要如胶漆,不是红妆即拨灰。
忆师眠复起,永夜思迢迢。月下门方掩,林中寺更遥。钟声空下界,池色在清宵。终拟修禅观,窗间卷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