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头燕子话新晴,客里春来何似生。
短榻曲肱眠未稳,好花刺眼笑相迎。
生憎重碧杯中物,懒趁踏青江上行。
燕坐翛然有佳处,耳根更听读书声。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春日丛桂书舍偶成二首》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描绘了春日书舍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檐头的燕子正谈论着晴天,书舍里的客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我在短榻上曲肱而眠,却未能安稳入眠,因为美丽的花朵刺得眼睛发痛,却又笑着迎接我。我不喜欢那碧玉杯中的美酒,懒得去踏青行走在江上。而坐在这里,我突然发现了其中的美妙之处,耳根更加聆听到了读书声。
诗意:
《春日丛桂书舍偶成二首》通过描绘春日书舍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和对读书的热爱之情。诗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书舍的宁静雅致,让人感受到了春日的美好和读书的愉悦。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书舍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春天和读书的热爱之情。首先,燕子在檐头叽叽喳喳地谈论着晴天,这一景象生动地勾勒出春天的气息,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在书舍中的感受,短榻上曲肱而眠,却因为美丽的花朵刺眼,这里通过对花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敏感和对春天的期待。然而,尽管春天的景色迷人,但作者却不喜欢碧玉杯中的美酒,更懒得去踏青,这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安静思考的追求。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坐在书舍中的感受,突然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耳根聆听到读书声,这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享受和思考的愉悦。
整首诗情感平和、朴实自然,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春日书舍的美景和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交融,诗中展示了作者对春天和读书的热爱,以及对宁静思考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和王炎的写作风格。
舴艋填芳渚,秋千闹粉墙。人争桃李节,吾忆藕花凉。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于穆明祀,莫如报功。灵之利泽,惠我无穷。齐以条志,币以过衷。抚宁四极,永锡登岂。
菊翁去后菊园荒,寿不如花尽自香。进学解成谁贝锦,题舆字湿已黄粱。众流出壑三秋暮,明月照松千仞罔。冷落僧炉数间屋,但留名节付贤郎。
翠葆扶疏傍药阑。乱红飘洒满书单。清明时节又看看。小雨勒成春尾恨,东风偏作夜来寒。琴心老尽不须弹。
当年辞气压朱云,老作皇家谏诤臣。章疏罢封无事日,朝廷犹惜直言人。题诗野馆光泉石,讲易秋堂动鬼神。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愿秉陶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