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清明过了,桃花乱飘红雨。
倦客凄凉,千里云山将暮。
泪眸回望,人在玉楼深处。
向此多应念远,凭栏无语。
芳菲可惜轻负。
空鞭弄游丝,帽冲飞絮。
恨满东风,谁识此时情绪。
数声啼鸟,劝我不如归去。
纵写香笺,仗谁寄与。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春晴》是一首宋代晁端礼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晴朗,燕子归来,清明节已过,桃花纷纷飘落如红雨。疲惫的旅客感到凄凉,千里云山将要入夜。泪眼回望,我身在深深的玉楼之中。在这里,我应该多思念远方,凭借着栏杆默然无语。繁芳的春景可惜轻弃。空中荡起鞭子,摇曳着飞舞的丝线,帽子中飘飞着柳絮。心中充满了对东风的怨恨,但谁能理解此时的情绪?几声鸟儿的鸣叫,劝我不如回去。即便写下芳香的信笺,又能倚靠谁来送达呢?
诗词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晴朗的日子里的情感和思绪。燕子归来和桃花飘落都是春天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景物描绘出春天的美丽。然而,诗人身处在玉楼之中,内心感到孤独和凄凉,他忧心忡忡地思念着远方的人和事物。诗中也表达了对逝去芳华时光的惋惜和对浮华世俗的疏离。诗人对东风抱有怨恨,可能是对逝去时光的不舍和对人世间的痛苦的反思。诗末,诗人听到鸟儿的鸣叫,似乎在劝他回归本真,回到内心的归处。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浮华世俗的思考,以及对回归内心的渴望。整首诗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感觉。
濂洛相传无别法,孔颜乐处要精求。须凭实学士夫到,莫作闲谈想像休。
古来重九皆如此,无复龙山剧孟嘉。
渊明千载人,同节仰孤峭。岂惟辞督邮,莲社不得召。书不求甚解,眼高得玄要。诗亦本无意,但写胸中妙。齐梁纷众作,嘈杂春禽叫。稚子候檐隙,文通剧搜绍。矫矫玉局翁,尚友谢浮漂。饱喫惠州饭,追和欲同调。湖山老居士,宏才盍廊庙。出入官五纪,怀归自年少。屡赓归来辞,吾行
海内车书喜混同,飞云流水逐行踪。秋风遍乞王城饭,夜月长听官寺钟。物外闲情怜淡泊,灯前软语话从容。明朝棹指吴天杳,矫首东南送断鸿。
期人至不伤秋晚,觅句无工愁夜长。谁与寒窗催好林,几重白氎一盂香。
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见石。是时春向深,两岸草如积。迢递望洲屿,逶迤亘津陌。新树落疏红,遥原上深碧。回瞻洛阳苑,遽有长山隔。烟雾犹辨家,风尘已为客。登陟多异趣,往来见行役。云起早已昏,鸟飞日将夕。光阴逝不借,超然慕畴昔。远游亦何为,归来存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