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晦西峰雁塔开,香云清梵彻昭回。
初疑咒钵降龙出,终似军持注水来。
百穀根茎流慧润。
四郊氛祲卷暘灾。
守臣无状均灵贶,如验元非赞变才。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春季开无畏灵塔祈雨至夏初霶洽》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以及祈雨的仪式,表达了对丰收的期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天的夜晚,西峰的雁塔敞开,
香云弥漫,清梵之音回荡。
初时我疑似咒师降龙出,
终而是宛如军士持注水而来。
百谷的根茎被滋润得智慧流淌,
四郊的空气中弥漫着灾难和祸乱。
忠诚的臣子没有功劳却有德行,
这似乎验证了元非的赞赏和才华的变化。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中的一系列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雁塔的敞开象征着希望和吉祥,清梵之音回荡着宁静和美好。诗中的咒师降龙和军士持注水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诗中提到的百谷根茎流淌着智慧,暗示着春天的滋养和丰收的希望。然而,四郊的氛围中却弥漫着灾难和祸乱的气息,显示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担忧。
最后,诗人提到了忠诚的臣子,他们虽然没有立下功劳,但却因其品德而受到赞赏。这种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和德行的崇高评价,也暗示了忠诚可以超越功利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复杂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性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丰收的期望以及对品德的赞赏。
高义从来盖里闾,枌榆社底得新居。萱堂秀骨松难老,兰砌清才玉不如。天产宝芝彰瑞应,地灵妙相纪生初。定知继展调元手,不负平生万卷书。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诗僻降今古,官卑误子孙。冢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
结约登临百里深,流连风雨一窗阴。新寒镫火照清梦,绝静山林生古音。此日与君相别处,有天知我不言心。归途步步须回首,苍壁擎云几万寻。
江路何迢远,乘舟亦自劳。篷疎霜气入,港狭水声高。旅食无兼味,行装只缦袍。楫师催客起,初日上林皋。
相逢纵酒又连旬,醉倒谁知主与宾。舌在莫谈当世事,眼明仍是故乡人。不愁春与花俱减,但恨君如我更贫。淮上风烟随分好,他年准拟作比邻。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