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晦春芜歇,天高暮雨空。
轻雷遥应电,斜日倒成虹。
阴绿苔浮水,幽光蕙转风。
何须俗士驾,三径有蒿蓬。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春晦小雨》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黄昏时的小雨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天的黄昏,小雨纷纷停歇,
天空高远,暮雨散去空旷。
轻轻的雷声遥远相应电光,
斜阳倒映成一道彩虹。
阴暗的绿苔漂浮在水面,
幽幽的光芒随风飘转。
何必需要俗世人的驾驭,
小径上有茂盛的蒿蓬。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黄昏时的小雨景象,展现了一幅柔美而宁静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
首先,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描述了天空高远,暮雨散去,形成了明暗对照的景象。小雨停歇后,斜阳的倒影成了一道彩虹,给人以一丝希望和美好的感觉。
其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中的一些细节,营造出了诗中的意境。阴绿的苔藓漂浮在水面上,幽幽的光芒随风摇曳。这些描写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给人以宁静、幽静的感受。
最后,诗人通过对俗世的批判,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心态。诗中写道,何必需要俗世人的驾驭,小径上有茂盛的蒿蓬。这里的蒿蓬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纯洁,与俗世的繁杂相对立。诗人倡导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综合来看,宋庠的《春晦小雨》以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俗世的厌倦,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读完这首诗词,人们可以感受到春天黄昏时细雨微蒙的美感,也能够思考生活中的烦扰与追求真实自我的意义。
物理分明,人事巧、元来是拙。常自觉、满怀春意,向他谁说。剩喜登临频眺望,那知出处成迂阔。细闲思、萧散较贪痴,谁为劣。高楼上,蝉声歇。飞栋外,云行绝。见明河星斗,半空森列。领略光阴成赋咏,等档酬唱休旌别。要良辰、把酒倩佳宾,嘲风月。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子盍观於泉,遇险维其止。流行非所知,一寒清到底。
与客到先春,衰思觉飞越。时当万卉凋,似补群花阙。始信元化功,生意何曾辍。却疑钧天宴,群仙委佩玦。不数藐姑仙,神肤莹水雪。癯然抱清幽,卓尔负奇绝。生香巧藏密,静艳羞容悦。阳萌知独复,岁寒见孤洁。我来觞其下,坐对垂垂发。头白不待摧,颜赪为尔设。因思年少时,高枝
何待台倾曲沼平,昨朝户牖上丹青。寒花自拆侍中圃。劫火犹存太祝厅。托绍遗言那忍负,哭怜哀挽不堪听。空令雪鬓龙钟叟,秉笔来书宰上铭。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