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春後望雪》

秋雨仅熟禾,冬雪不揜块。
温风搜麦根,天意欲为害。
老农强推测,妄谓春当改。
三阳已换节,六出尚茫昧。
朝看扶桑暾,夜听土囊噫。
仓场久空竭,榆枣方伐卖。
仃夫病风热,孺子作疮疥。
无知此何辜,得罪彼有在。
造物伊谁憎,亦复自无奈。
慎勿翻雪海,冻馁无疆界。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春後望雪》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过后期望下雪,
秋雨刚刚熟了禾苗,冬雪却未覆盖大地。
温暖的风吹拂麦田的根部,
仿佛天意要施加破坏。

老农勉强猜测,
妄言春天即将改变。
三阳已经更替季节,
六出仍然显得迷茫。

白天看着日本的云霞,
夜晚倾听土袋的叹息。
仓库已经久经空虚枯竭,
榆树和枣树终将被伐卖。

无助的夫妇患风热病,
孩子们生起了疮疥。
他们无知无辜地受难,
而得罪他们的人却依然存在。

造物主到底憎恨谁呢,
也只能自己无奈地承受。
请谨慎踏足冰雪之海,
冻饿之苦无边无界。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农民家庭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思考。诗中描述了春后期待下雪的愿望与冬天未到的失望,暗示了人们期待变化却面临困境的现实。

诗中的老农和孩子们的疾病,以及农作物的凋零,体现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苦。作者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命运的无奈和对造物主的疑问。

整首诗词以农田和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人们在严酷自然环境下的困境和无力。

这首诗词通过真实的情境和深刻的思考,唤起了人们对自然和命运的敬畏与思考。它呈现了苏辙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送侍御帅夔府》

    诸葛仍祠庙,公孙只故基。栋梁酣夕照,雉堞蔓秋葵。耿耿登临意,悠悠今古思。烹鲜不劳力,馀事杜陵诗。

  • 《辟阳城》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 《月夜》

    小醉初醒月满床,玉壶银阙不胜凉。天风忽送荷香过,一叶飘然忆故乡。

  • 《大醉后率尔(三首)〗》

    身是江南儒家子,十五学经二十史。低回欲得圣贤心,浩荡更觅先儒旨。当时自谓才可重,岂料中年人不用。白头总得溪上田,手脚生疏不能种。

  • 《家园即事十三首》

    水满横塘占晓凉,莲腮霞举叶云生。鱼儿富贵真难比,翠盖红妆拥队行。

  • 《山中隐者居》

    书满茅堂药满园,路蹊深绝似桃源。夕阳过去樵声尽,一个猕猴出掩门。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