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丹青两幻身,世间流转会成尘。
但知此物非他物,莫问今人犹昔人。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传神自赞》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传神自赞
我与丹青两幻身,
世间流转会成尘。
但知此物非他物,
莫问今人犹昔人。
中文译文:
我与画笔两相结合,
在世间流转终将消散。
只知道这种艺术不同于其他事物,
不要问现今的人与古人是否相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以自赞的口吻表达了他对自己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和超越时空的价值。
诗中的"我与丹青两幻身",意味着诗人与绘画相结合,将自己的精神与才情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丹青"指的是绘画,这里象征着诗人的创作过程。
下一句"世间流转会成尘",表达了世事无常,一切都会随时间的流转而逝去。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也将会被时间所抹去,但是他却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同于其他物质的存在,具有超越尘世的意义。
最后两句"但知此物非他物,莫问今人犹昔人",诗人强调了自己作品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他认为自己的艺术创作不可比拟,不应与过去或现在的其他人相提并论。诗人拒绝了对他作品的评判和对自己创作背后意义的追问,强调了创作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自信和对艺术的追求。它提醒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理解其中的独特性和超越时空的价值,不要将其局限于特定的时代和背景。
日暮舟悄悄,烟生水沈沈。何以延宿客,夜酒与秋琴。来客道门子,来自嵩高岑。轩轩举云貌,豁豁开清襟。得意言语断,入玄滋味深。默然相顾哂,心适而忘心。
于皇艺祖德乘乾,圣主宣光奕叶前。运再庚申皇建极,祀同癸亥数参天。中严外办三千礼,累洽重熙四十年。愿赞帝心长对越。至忱功用贯垓埏。
醖藉中涵廊庙姿,诗文者好见宸批。只蒙四字君五宠,蚁虱微臣不用题。
星汉夜牢牢,深帘调更高。乱流公莫度,沉骨妪空嗥。向月轻轮甲,迎风重纫条。不堪闻别引,沧海恨波涛。
往日苍苔满废墙,只今新绿涨芳塘。不唯新种荷成柄,更复添栽柳作行。墨客休题洛神赋,主人政念水仙王。
落日生蘋末,摇扬遍远林。带花疑凤舞,向竹似龙吟。月动临秋扇,松清入夜琴。若至兰台下,还拂楚王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