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阅同参入涅槃,傍观尽怪老僧顽。
有诗传世天机浅,无史藏山笔钺闲。
梦境瞿庄更唤醒,醉乡陶阮夹扶还。
吾庐寂寂人稀至,不是先生爱掩关。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初秋感事三首》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遍阅同参入涅槃,
傍观尽怪老僧顽。
有诗传世天机浅,
无史藏山笔钺闲。
梦境瞿庄更唤醒,
醉乡陶阮夹扶还。
吾庐寂寂人稀至,
不是先生爱掩关。
中文译文:
读遍名著,体悟其中的奥妙,
旁观一切,见尽老僧的怪癖。
有些传世的诗篇,天机浅薄,
没有史书的记载,山中的笔和剑闲置。
梦中出现瞿庄,进一步唤醒心灵,
醉中回到陶渊明和阮籍的时代。
我的住处静谧,很少有人来,
这并不是先生不愿见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学识浅薄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在诗的前两句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广泛阅读名著的经历,但却感叹自己对其中奥妙的理解仍然不深。他旁观世事,看尽了老僧的怪癖,可能是指见识到了世间种种离奇的现象和人们的独特行为。
接下来的两句,作者对文学和历史的思考,抒发了自己的疑虑。他认为有些传世的诗篇虽然被人们广为传诵,但其中的深意并不深刻,天机浅薄;而没有史书的记载,山中的文人只是将笔和剑置于一旁,似乎并没有留下具体的贡献。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运用了梦境的象征意义,提到了瞿庄,这可能是指与作者有共鸣的文人。这个梦境唤醒了作者内心的追求和欲望,使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现实处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寂静和稀少的人来访的感觉。他并不认为这是因为先生不愿意与他交往,而是认为自己的境遇导致了这种状况。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学识、文学和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梦境和现实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深沉思考和感慨,并且透露出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无奈和孤独的心情。
千点猩红蜀海棠,谁怜雨里作啼妆?杀风景处君知否,正伴邻翁救麦忙。
木叶临风皆好色,稻田流水亦新声。
雪欲漫天落,云初著地垂。臂鹰过野健,走马上冰迟。公子多论酒,骚人自咏诗。都无少年意,只卧竹窗宜。
养病年来嫩著书,逢人掉臂睨迂儒。愁边好客从天下,谭处清风起座隅。愧我多言终不近,似君知已未应无。酸鹹嗜好虽殊禀,政恐渠侬诮太愚。
叹息谁如造物雄,故将意气压衰翁。千群铁马云屯野,百尺金蛇电掣空。身羡渔蓑鸣急雨,心怜鸦阵困狂风。世间变态谁能测,归路斜阳十里红。
远公莲社,流传图书,千古声名犹在。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西方未到,官方先到,冤我白衣吃菜。龙华三会愿相逢,怎敢学、他家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