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初憩和州》

衣足一囊弊,粟余三釜陈。
犹依食贫地,已愧省烦人。
尘土病催老,风波愁过春。
诗书今在眼,还欲诗经纶。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初憩和州》。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衣足一囊弊,粟余三釜陈。
犹依食贫地,已愧省烦人。
尘土病催老,风波愁过春。
诗书今在眼,还欲诗经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人形容自己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但仍有一囊之余;粮食的存储量已经多到三釜之多。他仍然保持着贫困生活的方式,对自己的不足感到惭愧,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烦。他感叹时光荏苒,尘土与疾病催促着他老去,风波和忧愁伴随着春天的来临。然而,他在眼前仍然有着丰富的诗书,渴望继续创作诗经和治理国家的经纶。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自己处境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矛盾感受。诗人将自己的物质贫困与精神追求相对照,展现了一种对于物欲与精神追求的反思。他虽然生活贫困,但仍然坚守节俭的原则,不愿给别人增添负担,体现出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同时,诗人在境遇的压迫下,仍然怀揣着对于文化和治理的热情,表达了他对诗书和政治理念的渴望和追求。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王安石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体验。它呈现了一种对于困境与理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坚守信念和追求理想的精神。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深远。

  • 《玉楼春(闻笛)》

    红楼十二春寒恻。楼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

  • 《经潼关赠宇文十》

    古有弓旌礼,今征草泽臣。方同白衣见,不是弃繻人。

  • 《伤桃源薛道士》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 《田舍即事十首》

    草草衣装挈自随,婿贫毕竟与齐眉。绝胜京洛倾城色,鏁向侯门作侍儿。

  •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垂涧藤》

    涧深连石壁,石上生长藤。孤猿来自熟,缘之下复登。赖无樵人迹,且免束薪蒸。

  • 《踏莎行(秋思)》

    蘋叶烟深,荷花露湿。碧芦红蓼秋风急。采菱渡口日将沉,飞鸿楼上人空立。彩凤难双,红绡暗泣。回纹未剪吴刀沥。梦云归处不留踪,厌厌一夜凉蟾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