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亦云好,萍踪不自由。
看书犹几上,解缆已沙头。
白发兄和弟,清江夏亦秋。
相看不忍别,斜日坠汀洲。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初六日过江古愚兄送至渡口》是宋代丘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茅屋虽然简陋,但也算是个温馨的家。我无法自由地漂泊流浪,像浮萍一样。我正在看书,就像在几个时辰之前一样。解下船绳,船已经停在沙滩上。我和我的白发兄弟,一同驶过清澈的江水,尽管夏天即将过去,但江水依然是秋天的颜色。我们相互凝视,不愿意分别,斜阳已经西落在汀洲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兄弟别离的场景,以及对家园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丘葵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对简朴茅屋和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兄弟情谊和美好时光的珍视。诗中的江水映射了岁月的流转,尽管夏天即将过去,但江水依然具有秋天的色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无法阻挡的变迁。最后的斜阳坠落在汀洲上,象征着日暮逝去,暗示着离别的悲伤。
整首诗以简朴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园和亲情的眷恋,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流转和兄弟情谊的思考。通过描绘茅屋、浮萍、书本、船绳、白发兄弟和江水等元素,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这首诗词以其简约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对家园情感、人生变迁和兄弟情谊的共鸣。它唤起了人们对自然和人情的思考,使读者在感悟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城南桓王墓,高冢何穹崇。昔为盗所发,冢开宝气空。孱然一髫孺,挥棰定江东。辟地余千里,义勇日已雄。万岁期永藏,谁能锢幽宫。英雄昔所在,燕麦摇春风。
候潮门外浙江西,曾忆浮舟自此归。万古波涛今日是,一身踪迹昔人非。愁侵壮齿头先白,泪入秋风眼易眵。日暮彷徨不能去,连堤疏柳更依依。
落日何山,人好在、凤凰城阙。还记否、长安城下,一杯离别。芳草连空春欲暮,落红千片飘香雪。忆使君、昨日出潼关,今三月。吾有意,从君说。君为我,能周折。想台中评议,正劳提挈。走马秦川尘土里,离愁一似年时节。问白头老母倚门心,何时歇。
马师问处没踪由,或示三冬话九秋。认著即心心即佛,一丝头是一丝头。
尘机息尽一真僧,唯有林泉舍未能。莲社故人今暂别,稽山旧隐与谁登。时清岂觉前游改,道胜宁辞白发增。遥羡高斋吟望处,孤云野鹤是亲朋。
浮云吹尽,卷长空、千顷都凝寒碧。兔杵无声风露冷,天在怜人寂。故遣姮娥,驾蟾飞上,玉宇元同色。天津何事,此时偏界南北。不但对影三人,我歌君和,我舞君须拍。涤洗胸中愁万斛,莫问今宵何夕。老矣休论。著鞭安用,一笑真狂客。夜深归去,烂然溪上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