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时天上双龙去,斗处人间一水争。
分得余甘慰憔悴,碾尝终夜骨毛清。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出郊》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出郊》
贡时天上双龙去,
斗处人间一水争。
分得余甘慰憔悴,
碾尝终夜骨毛清。
译文:
贡时,天上的双龙离去,
斗宿之间,人间的一滴水相争。
分得了一点余甘,慰藉我的憔悴,
品味着至夜的骨子里的清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贡时指的是秋天,双龙指的是北斗星。诗中通过对秋天天象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诗人以天象来抒发自己对秋天的感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象征着丰收和富饶。诗中的双龙离去,指的是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收获的到来。而斗宿之间的一滴水争夺,意味着人们对收获的渴望和争夺。
在秋天的收获中,诗人感受到了一丝余甘,这甘甜的滋味慰藉了他疲惫不堪的心灵。同时,他在深夜中品味着这骨子里的清凉,展现了对秋天清凉宜人的感受。这种清凉和宁静的感觉给予了诗人一种平和和安慰。
赏析:
《出郊》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通过天象和自然的对比,表达了对秋天收获和清凉的赞美与思考。诗人以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关系,突出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诗中的余甘和骨毛清是感受秋天的细微之处,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使诗人的感受更加真实而深刻。整首诗以简短的诗句表达出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感觉。
该诗既展示了对秋天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秋天收获的赞美,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启示和感悟。
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
轻肥马上郎,枯槁林下士。声名斲自然,势利焚和气。智人不骇俗,同朝皆用事。物外有华胥,时时梦中至。
盛生东出关,白下桃花满。相逢南阳田,目寄孤云远。君归江国正鸣鸠,草绿空矶燕子愁。与尔期登雨花阁,六朝何处楚江流。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