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衣破帝城尘,一日天池水脱鳞。
未有片言惊后辈,不无惭色见同人。
每登公宴思来日,渐听乡音认本身。
何幸致诗相慰贺,东归花发杏桃春。
章孝标,桐庐人。登元和十四年进士第,除祕书省正字。太和中,试大理评事。诗一卷。 章孝标,桐庐人,登元和十四年进士第,除秘书省正字。太和中,试大理评事。诗一卷。
初及第归酬孟元翊见赠
六年衣破帝城尘,
一日天池水脱鳞。
未有片言惊后辈,
不无惭色见同人。
每登公宴思来日,
渐听乡音认本身。
何幸致诗相慰贺,
东归花发杏桃春。
中文译文:
六年来,身着破烂的衣袍,被帝城的尘埃所覆盖,
一天我来到天池,清澈的水波中洗去了我的尘垢。
尚未有一言语惊动后辈,
却也不能不感到惭愧地见到前辈。
每次参加公宴我就想起将来的日子,
渐渐地听到了家乡口音,认识了自己。
何等幸福,写下这首诗来相互慰问,
东归的路上,花儿已经盛开了,杏树和桃树都是春天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宰相章孝标在初次及第后回应孟元翊给他的赠诗。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六年来辛勤学习的艰辛和在京城过得艰难的生活,借以映衬他初次及第时的喜悦和骄傲。第三四句表示作者虽然初次及第,却没有因此变得骄横,而是对后辈们充满敬畏和谦虚。第五句表明了作者思念家乡和追求自我认同的心情。第六句意味着作者有幸能够写诗与友人互相慰问,表达自己对归乡的期待,并借东归之喜比喻自己的前途光明。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初次及第的欢喜和对家乡的思念,在表露自己的喜悦时却又不失谦虚,体现了作者的深情与品德。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一位文人士子在追求理想的路上的坚持和奋斗,也表达了对家乡和友情的依恋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散发出一种朴实、自信与深情的韵味,充满了对未来的乐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