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旱连冬势未平,何斯小雨趁元正。
休论忽忽生为乐,且对欣欣木向荣。
已分终身乐贫贱,自无岐路觅功名。
独于诗律存余习,三日不谈荆刺生。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初二日复雨偶成》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秋旱持续到冬季,然而偏偏在二月初二这天下了一场小雨。诗人以此为题材,表达了对雨水的喜悦和对自然恢复的欣慰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旱连冬势未平,
何斯小雨趁元正。
休论忽忽生为乐,
且对欣欣木向荣。
已分终身乐贫贱,
自无岐路觅功名。
独于诗律存余习,
三日不谈荆刺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干旱连绵的秋季持续到冬季为背景,描述了在二月初二这一天降下一场小雨。诗人以雨水来比喻生机与希望,表达了对这场小雨的喜悦和对自然恢复的欣慰之情。
诗中的“秋旱连冬势未平”描绘了干旱的情景,暗示了人们在长时间的干旱之后渴望雨水的到来。然而,雨水偏偏选择了二月初二这一天降落,“何斯小雨趁元正”,诗人使用了反问句来强调这场小雨的特殊性和意义。
诗人在诗中提到“休论忽忽生为乐”,表达了他对这场雨的突然降临感到快乐和欣喜。他将雨水与生机勃勃的树木相对照,“且对欣欣木向荣”,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自然界的滋润和促进。
在诗的后半部分,赵蕃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满足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他说“已分终身乐贫贱,自无岐路觅功名”,表明他已经满足于贫贱的生活,不再追求功名地位。相反,他坚守对诗律的执着和热爱,“独于诗律存余习”,并表示自己“三日不谈荆刺生”,即三天不谈论功名利禄的事物。这表明赵蕃将诗歌创作视为自己的习惯和兴趣,与世俗的功名追求相隔绝。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旱和小雨的对比,通过对雨水的赞美和自身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功名的超脱。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赵蕃对诗律和创作的专注和执着,体现了他在文学道路上的坚持和独立精神。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
苍头熟睡唤不应,光射纸窗疑月明。更筹可数夜方半,杙上一鸡先误鸣。晓起飞花堆户外,幻出人间无色界。九街车马不知寒,蹴蹋银杯翻缟带。杲杲日升东海东,须臾光彩蒸霞红。不忧桂玉顿增价,人在冲融和气中。贝阙珠宫五云际,遥知天上龙颜喜。麦畦白白覆青青,农事来年定丰美。
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
短世人间厦几颠,高风湖上榻犹悬。荒凉士竖残碑日,辽邈官修废祀年。万古南州人似玉,千秋曾子笔如椽。斯文未丧神犹在,会见冠裳拥坏阡。
东洛言归去,西园告别来。白头青眼客,池上手中杯。--裴度离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轮今欲动,宾阁为谁开。--刘禹锡坐弄琉璃水,行登绿缛堆。花低妆照影,萍散酒吹醅。--白居易岸荫新抽竹,亭香欲变梅。随游多笑傲,遇胜且裴回。--张籍澄澈连天境,潺湲出地雷。林塘难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