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峤南行远,长江万里随。
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
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
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
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
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篱。
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
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
白首看长剑,沧洲寄钓丝。
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
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
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诗词中文译文:
初次贬谪至南巴,来到鄱阳郡,题写给李嘉祐的江亭。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在被贬谪的过程中写的。诗人表达了被远离故乡所带来的痛苦和不满,他感到自己的才华被埋没在了边远的地方,就像流水一样无所去处。他觉得远离了明君的治理,却落到了酷吏的欺凌之下。诗人独自寻找清幽的山水之间,身着草衣,孤独地往前行。他的家人也流离失所,只有在相聚时能够畅谈思念之情。他因种种猜忌和伤害而感到苦闷,夜幕降临时,他站在江边的篱笆旁忧愁着。柳树的翠绿迎接着高坡,荷花的衣裳如照在他下帷的灯光一样。江水和云彩的变化使景色更加壮丽,夕阳下远处的飞鸟徘徊不去。他抬头看着持剑的白发斑白的老人,寄托了自己的心情。这个老人以钓鱼为业,寄托着他的思念。一只沙鸥惊动了河边的小吏,湖泊上的月光倒映在高枝上。他的孩子还只是稚气未脱,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吴语,而创作的诗文却充满着怨念和辞别之情。他同情这位李嘉祐,因为他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沉溺在边疆官场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被贬谪至南巴,远离故乡所带来的孤独和痛苦之情。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江亭、山水、柳树、荷花等景物相融合,使诗中的意境更加丰富。在诗人的笔下,江亭成为他思念的对象,山水成为他追求自由的去处,柳树和荷花象征着他内心的纷扰和寂寞。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诗人被远离家乡所带来的痛楚和对命运的无奈。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时势的忧虑和对贤臣的向往。他痛惜自己的才华在边疆得不到发挥的遭遇,反思了明主弃材用人的不公和酷吏的欺凌。整首诗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的无奈和不屈的精神,抒发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内蕴着对家国思念之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由的追求,展示了唐代诗人在困境中追求真理和力求保持自己尊严的坚韧精神。
只个家风,八面玲珑。斗柄横而河淡,梦鹤起而巢空。功中退步就位,位里移身借功。灵灵了了处同中有异,湛湛澄澄处异中有同。随宜也机轮宛转,妙应也关捩虚通。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经行及坐卧,常在於其中。
初见彤庭赐履双,便参东阁寄南邦。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陈迹欲寻无复日,旧恩思报有如江。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沈。
郑老身仍窜,台州信所传。为农山涧曲,卧病海云边。世已疏儒素,人犹乞酒钱。徒劳望牛斗,无计劚龙泉。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溪南一向几多垂,欲咏终难比并伊。应是彤庭将御试,麻衣群见折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