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暗花寒春在否,烟波漠漠不禁愁。
此愁肯逐杨花散,常与幽人种白头。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愁》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愁苦情绪,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这种情感。
诗中的第一句“云暗花寒春在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作者却感到云暗花寒,暗示了他内心的忧愁。第二句“烟波漠漠不禁愁”通过描绘烟雾弥漫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愁苦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此愁肯逐杨花散,常与幽人种白头”表达了作者希望这种愁苦能够随着杨花的飘散而散去,但却常常与幽居的人一起种下白发。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的人,暗示了作者自己的孤独和忧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作者内心的愁苦情绪与外在的春天景象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愁之情。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寂寥、忧伤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云暗花寒春在否,
烟波漠漠不禁愁。
此愁肯逐杨花散,
常与幽人种白头。
愁苦的春天,云暗花寒,
烟雾弥漫,愁苦难禁。
这种愁苦能否随着杨花的飘散而散去,
常常与隐居的人一起种下白发。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情绪和对生活的思考。
不见高人久,空令鄙吝多。遥思青嶂下,无那白云何。子爱寒山子,歌惟乐道歌。会应陪太守,一日到烟萝。余亦如君也,诗魔不敢魔。一餐兼午睡,万事不如他。雨阵冲溪月,蛛丝罥砌莎。近知山果熟,还拟寄来么。
衲子家风在,空山自有年。死心衣带下,生意?头边。火种锄秋月,刀耕破晓烟。倦来何所事,高枕夕阳眠。
好溪泻百壑,南北倾万峰。山凡堆阜俗,映岸羞为容。石门忽秀出,老幹荫渟洪。舍舟从口入,便已离尘中。众芳拱窟宅,环冈献奇穠。藤萝异态度,尺寸疑施功。锦茵翠织成,照耀无春冬。水行千丈高,喷薄不可穷。更有洗头盆,云深雾常封。昔年谢康乐,筑居待其终。继作者丘裴,语言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肥样凋成玉色仙,碧瑶幢里粲婵娟。道渠解笑何曾笑,只合更名小白莲。
凄凄风露交,落叶满长陌。荆扉昼常闭,寂寂无行迹。东方有一士,素袍深可惜。时复墟曲中,载醪祛所惑。遥遥至南荆,此士再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