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外有真隐,寂居岁已侵。
结庐近西术,种树久成阴。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
自言解尘事,咫尺能辎尘。
为道岂庐霍,会静由吾心。
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萧森。
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
尘念到门尽,远情对君深。
一谈入理窟,再索破幽襟。
安得山中信,致书移尚禽。
包融,润州人一云湖州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按唐《艺文志》,融与储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余杭尉丁先芝、缑氏主簿蔡隐丘、监察御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寂、处士张彦雄、张潮、校书郎张翚、吏部常选周瑀、长洲尉谈戭,句容有王府参军殷遥、硖石主簿樊晃、横阳主簿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玄、处士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侹、武进尉申堂搆十八人,皆有诗名,殷璠汇为《丹阳集》。今存者包融以下十五人,储光羲别见,张彦雄、马侹无考,申堂搆止存句。
《酬忠公林亭》是唐代包融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江外的隐居生活,并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中文译文:
江外有真隐,
寂居岁已侵。
结庐近西术,
种树久成阴。
人迹乍及户,
车声遥隔林。
自言解尘事,
咫尺能辎尘。
为道岂庐霍,
会静由吾心。
方秋院木落,
仰望日萧森。
持我兴来趣,
采菊行相寻。
尘念到门尽,
远情对君深。
一谈入理窟,
再索破幽襟。
安得山中信,
致书移尚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包融自言自语的形式,描写了他在江外隐居多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诗首表明他在江外找到了真正的隐居之地,宁静的居住已经有年头了。他修建了庐舍,靠近西术(指西山),种植的树木已经长成了茂密的阴凉之处。
诗的第二节描写了一位客人来访。虽然人迹罕至,但车辆的声音通过林木传来,显示了居住地的幽静和隐蔽。包融表示自己解脱了尘世的纷扰,以咫尺之遥可望而不可及的心境来看待尘俗之事。
第三节写到天已近秋,院中的树木正在落叶,仰望天空,感受到了枯萧之感。此时,他的心情愉悦,心中满怀兴致,采菊行走,期待与朋友相见。
第四节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尘念到达门前已消散,但远方的深情却沉淀在他心中。他希望能与朋友再次畅谈,深入探讨理论,进一步打开内心深处的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期待和心愿,希望能得到山中的小鸟传信,将自己的思念和心情写下来,传达给朋友。
整首诗词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包融隐居生活的景致和他对友情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结构简洁,情感真挚,给人以宁静和回忆的感觉。
清友。群芳右。万缟纷披兹独秀。天寒月薄黄昏後。缟袂亭亭招手。故山千树连云岫。借问如今安否。
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昨日祝融峰下见,草衣便是雪山□。
广陵随家天子都,背负巨海襟江湖。江分青山湖献白,梁宋千里传膏腴。朱坊琼园玩月夜,谷林九曲秋阳徂。奇辞巧语不可极,盛事往往开天衢。我家太传官三载,文物方值开元初。四并堂前木芍药,小金山下纹车璖。沸天哀笳律新婉,照水粉面衣袒裕。少年意盛不自屈,直欲赤手擒於菟。
处和无近累。天然有胜质。萧瑟负高情。耿介怀秋实。义贵良为重。兰摧非所恤。一罢平生言。宁知携手日。
眼中叠叠烟中树。晚云点点翻荷雨。鸥泛渚边烟。绿蒲秋满川。未成江海去。聊作林塘主。客恨阔无津。风斜白氎巾。
一门萃忠孝,竹帛写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