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常随世事驰,岂论江激与河湄。
已成白发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遗。
勋业傥来知有命,文章聊欲见无期。
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酬王太祝》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其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匹马常随着世事飞驰,
又怎会在江激与河湄中停留。
已经成了白发的潘常侍,
更像是青衫的杜拾遗。
功业若来则知命定,
文章若想见也无期。
喜欢你才华出众,愿你能与我同行,
学习有何妨,与子思共同进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王安石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并表达了他对才华出众的人的赞赏和希望能够共同学习进取的心愿。
首句“一马常随世事驰,岂论江激与河湄。”以马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飞速流转的认识。不论是江河湍急还是平缓,人生都像一匹奔驰的马一样,时刻不停地前进。
接下来的两句“已成白发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遗。”暗示了作者已经年老,白发苍苍,但内心依然怀揣着青春的激情和追求。潘常侍和杜拾遗分别指的是历史上的两位文学家,他们都是在年迈之际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精神。
接着的两句“勋业傥来知有命,文章聊欲见无期。”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成就和文学创作的思考。作者认为功业和成就是命中注定的,而文学的成就则是一种无期的追求和探索。
最后两句“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表达了作者对才华出众的人的赞赏和希望能够与他们共同学习进取的愿望。作者欣赏并鼓励那些有才华的人们,希望他们能够与自己一起努力学习,共同探索文学的奥秘。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文学的思考与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才华出众的人的赞赏和鼓励。这首诗词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和探索的坚持和希望。
尚仪引见近龙床,御笔亲题墨色香。幸得唱名居第一,沐恩舞蹈谢君王。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珠袍年少子,名冠羽林中。独佩流星剑,双悬明月弓。陪游向何处,还入华清宫。
信脚行去绝埃尘。信手拈来用得亲。信口道出惊天地,信心悟入独超群。
西风落木绽黄花,牛背村童笛正佳。曾识倚楼人听处,每闻吹月鹤升遐。苍江一色浑秋意,红叶初光衬晚华。冷露下天星斗润,烟波声到是谁家。
去岁端阳直禁闱,新题帖子进彤扉。太官供馔分蒲醑,中使传宣赐葛衣。黄伞回廊朝旭淡,玉炉当殿午薰微。今朝寂寞江边卧,闲看游船竞渡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