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山色眼前见,入夜涛声枕上闻。
苔径雨馀堆落叶,石楼风静锁寒云。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崇因寺》是宋代文学家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卷帘山色眼前见,
入夜涛声枕上闻。
苔径雨馀堆落叶,
石楼风静锁寒云。
诗意:
《崇因寺》描绘了一幅山寺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诗人在这个寺庙里,通过展开窗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色,夜晚则能听到波涛的声音,这一切都在他躺在床上时感知到。苔径上积满了雨水和落叶,石楼静谧无声,仿佛把寒冷的云彩锁在其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自然的声音,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以朴素的笔墨描绘了山色和波涛的景象,突出了自然的美丽和庄严。他通过"眼前见"和"枕上闻"的表达,强调了他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些景象和声音,进一步加强了诗词的真实感和亲近感。
诗中的苔径雨水和堆积的落叶,以及石楼中的静谧与寒云的锁定,给人一种静谧、肃穆的感觉。这种静谧和肃穆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状态,也与寺庙的氛围相呼应。整首诗给人一种超脱尘嚣、宁静安详的感觉,让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宁静和平静的氛围。
晏殊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诗意而著名。《崇因寺》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首诗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思和心灵上的抚慰。
强把州麾楚水东,星轺临按偶相逢。平居已是同闾里,岁晚还来托部封。千里江山多契阔,一樽风月且从容。我将投绂林泉去,拭目公归侍九重。
禹驾黄龙入九霄,空山阴有百神朝。翠微不用态罴守,乞与遗民共采樵。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从昔漫浪心,家居意不适。晨圾香火余,饭了办游历。或访僧掇斋,或隐者对奕。归来任侵灯,龙吟喷霜笛。
云林拥深寂,山寺倚崔嵬。童子请先坐,师僧恐便回。庭黄霜到橘,阶绿雨滋苔。挂树猿相玩,呼之却下杰。
春花苦无阴,况与花俱秀。好在月明中,仰攀仍落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