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寺林溪上,颓垣倚乱峰。
看栖归树鸟,犹想过山钟。
石路寻僧去,此生应不逢。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编证》一文所推定之结论。)补诗一首。
《池州废林泉寺》是唐代杜牧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座废弃的寺庙,位于池州的山间溪水之上。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废弃的寺庙在林间溪水上,
破败的墙垣依偎在断崖上。
观看鸟儿归巢的树木,
还让人想起过去的山上的钟声。
我沿着石路寻找僧人的去处,
但这一生应该不会遇到他们了。
诗词中展现了一种凄凉和落寞的氛围。诗人以一种客观冷静的语气,描绘了废弃的寺庙和颓垣倚乱的山峰。寺庙的废墟和山峰的荒凉景象,反映了岁月的蹉跎和生命的无常。
诗人观察到栖息在寺庙林间的鸟儿,这让他回忆起过去寺庙山上的钟声。这种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回忆,使诗词中带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对过去的怀念。
最后,诗人沿着石路寻找僧人的去处,但他认为自己这一生应该不会再遇到他们了。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和对命运的无可奈何感。整首诗词透露出一种禅意和哲思,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岁月流转的感叹。
人世浮浮风里尘,不须更问果何因。有时意思悠然处,流水青山便是亲。
梦断高阳旧酒徒,坐惊神语落虚无。若教对饮应差胜,纵使微醺不用扶。往事分明成一笑,远情珍重得双壶。次公亦是醒狂客,幸未粗豪比灌夫。
千里长淮北,东风破雪寒。此行休问路,蓦直到长安。
相思只恨难相见,相见还愁却别君。愿得化为松上鹤,一双飞去入行云。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浦烟含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在,清光不照人。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只今谁善舞,莫恨废章台。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晚来渔父喜,网重
去年生朝燕稽山,馆舍朗朗屋百閒。红裙合乐饮彻旦,坐上众客皆酡颜。今年生朝半归路,竹舆萧萧晓冲雨。回头风景非去年,当时宾客今何处。仕已喜愠曾何分,适斋酃减楚子文。鼻閒栩栩固自若,世情物态徒纷纷。平生知足志闲退,归老乡关了无悔。但欲年年醉西风,坐阅人閒百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