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寒未归,清明清晓时。
花残渺无迹,柳细不胜垂。
即事须诗写,多忧赖酒支。
虽亲友朋益,更苦弟兄思。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呈亦韩》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食过去了,寒冷尚未消退,
清明时分,天刚破晓。
花朵凋谢不留痕迹,柳枝细垂难胜情。
即使遇到琐事,也要以诗来表达,
多愁善饮,依赖美酒解愁。
虽然有亲友和朋友的关怀,
但更加思念离散的兄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寒食和清明时节的心情。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是祭扫祖先的重要节日。诗人通过寒食和清明这两个节日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离散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寒食已经过去,但寒冷的气息仍然存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寒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清明时分的景象,天刚刚破晓,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随后,诗人通过描写凋谢的花朵和垂下的柳枝,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悲伤。花朵凋谢后不留痕迹,柳枝细垂难以胜过内心的情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易逝。
接下来,诗人提到即使面对琐事,也要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表明诗人将诗作为一种发泄和宣泄情感的方式,借诗抒发内心的多愁善饮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虽然有亲友和朋友的关怀,但更加思念离散的兄弟。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寒食和清明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离散亲情的深情思索。诗词的语言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逝和亲情的感慨和思念之情,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风软湖光远荡磨。春衫初试薄香罗。踏青无计奈君何。莫笑老来多岁月,肯教闲去少诗歌。长安陌上有铜驼。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曳练为银汉,熔金作月波。桂华斜丽处,鳷鹊得光多。云叶三秋净,菱花一镜磨。宫担晖水竹,观影澹星河。雾湿残宵柝,霜明欲晓珂。口头余映在,剑佩已相摩。
初辞楚泽到吴村,访旧嗟君古道存。欲治匆匆归后计,难留款款坐中论。雪迟似让梅先白,月早如愁树已昏。此别终非前别远,孤舟江上莫销魂。
寒轻菊未残,春小梅初破。兽炉闲拨尽,松明火。青毡锦幄,四壁新妆里。重暖香篝,绣被拥银屏,彩鸾空伴云卧。相思何处,梦入蓝桥左。归期还细数,愁眉锁。薄情孤雁,不向楼西过。故人应怪我。怪我无书,有书还倩谁呵。
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