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鞅金羁十里尘,共传恩诏乐芳辰。
千重翠木开珍圃,百尺朱楼压宝津。
御麦初长遮雊雉,宫花未识骇游人。
自怜穷僻看山眼,来对天池禁御春。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城西二首》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绣鞅金羁十里尘,
共传恩诏乐芳辰。
千重翠木开珍圃,
百尺朱楼压宝津。
御麦初长遮雊雉,
宫花未识骇游人。
自怜穷僻看山眼,
来对天池禁御春。
中文译文:
彩鞅和金缰带着马儿在十里尘埃中奔驰,
共同传达皇恩美好的谕旨,使春天更加芬芳。
千重翠绿的树木展开宝贵的花园,
百尺高的红楼压在宝津上。
刚长出的麦苗遮住了飞鸟的视线,
宫廷的花朵还不知道吓到了游人。
自我怜悯,观赏着山峦的孤寂,
来到天池,在禁止游人的春天中演唱。
诗意和赏析:
《城西二首》是一首以景物描写为主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城市西部景色的观察和感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诗的开篇,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示了绣鞅和金羁带着马儿奔驰的场景。这一描写不仅传达了皇恩谕旨的重要性,也象征着春天的快乐与活力。接着,诗人描述了城西的美景,千重翠木开满了花园,百尺高的红楼压在宝津上,形成了壮丽的景观。这些描绘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富饶,以及皇室的威严和尊贵。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游人的惊艳之情。麦苗初长遮住了雊雉的视线,宫廷里的花朵也还未被外界游人所了解。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对游人的初次见识和震撼表达了关切和思考。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我怜悯的情感。他觉得自己所处的地方贫穷而偏僻,但却能从山峦的远眺中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表的美。他来到天池,享受禁止游人的春天,这里成为他独自欣赏自然的场所。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示了城西春天的壮丽景色和皇室的荣耀。诗人通过描绘游人的惊艳和自我怜悯的情感,传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宋代诗人韩维的才华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
一食复何如,寻山无定居。相逢新夏满,不见半年馀。听话龙潭雪,休传鸟道书。别来还似旧,白发日高梳。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落日霞消一缕。素月棱棱微吐。何处夜归人,呕嗄几声柔橹。归去。归去。家在烟波深处。
一片南云,定知来做巫山雨。歌声才度。只向风中住。恼乱襄王,无限牵情处。长天暮。又还飞去。目断阳台路。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zC手自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