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
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
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岚薰瘴染却敷腴,
笑饮贪泉独继吴。
未欲连车收薏苡,
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
收得曹溪一滴无。
但指庭前双柏石,
要予临老识方壶。
中文译文:
青烟薰染着瘴气,使人心旷神怡;
笑饮贪泉独自继承吴国风光。
我还未收拾车马,掌握住一切财富,
又怎能沉沦于世俗之网,只为追求虚荣?
不知道离别已有三年之久,
却在曹溪找到了一滴清泉。
只是我指着庭院前的两块柏石,
希望能够在临老之时领悟到方壶的真谛。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于追求真正的精神财富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名的不屑和抵制。他用岚薰瘴染来形容尘世的浮躁和污浊,而笑饮贪泉则表达了他独自追求自由和纯粹的心境。他不愿意被物质和功名所束缚,不愿意沉迷于浮华的网罗,而希望能够寻找到真正的珍宝和精神的滋养。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将对于物质和功名的追求与对于精神财富的追求进行了对比。他通过描绘岚薰瘴染的景象,展示了尘世的浮躁和污浊,而自己却选择了笑饮贪泉,独自追求自由和纯粹的心境。他表达了对于世俗功名的不屑,表示自己不想被功名所束缚,而是希望能够寻找到真正的珍宝和精神上的滋养。
诗中的庾岭和曹溪都是地名,庾岭指的是庾岭山,曹溪指的是曹溪禅寺。庾岭三年别是指苏轼离别庾岭山已有三年之久,而收得曹溪一滴无则是指他在曹溪禅寺领悟到了一滴真谛,寓意着他在追求精神财富的道路上获得了收获。
最后两句诗中的庭前双柏石和方壶则是象征着精神的财富和智慧。苏轼希望能够在临老之时,通过观察庭院前的柏石,领悟到方壶的真谛,寄托了他对于精神追求的希望和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于《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岚薰瘴染却敷腴,
笑饮贪泉独继吴。
未欲连车收薏苡,
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
收得曹溪一滴无。
但指庭前双柏石,
要予临老识方壶。
中文译文:
青烟薰染却仍神采焕发,
欢笑饮泉水,独自继承吴地之风光。
我还未准备好收拾车马,收获薏苡,
宁愿沉入网罗之中,取得珊瑚。
不知庾岭已别去三年,
却在曹溪得到一滴清泉。
只是指着庭院前的两块柏石,
愿在临老之际,领悟到方壶的智慧。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追求精神财富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抵制和不屑。他用“岚薰瘴染”来形容尘世的浮躁和污浊,但自己仍然焕发着神采,笑饮着贪泉,独自继承吴地的风光。他表示尚未准备好追逐功名和物质财富,宁愿陷入世俗的纷扰中去追求珍宝和精神的滋养。他不知道已与庾岭分别三年,却在曹溪找到了一滴智慧的泉源。最后,他希望能够在临老之时,通过观察庭院前的两块柏石,领悟到方壶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对物质和功名的追求与精神财富的追求进行了对比。他通过描绘“岚薰瘴染”的景象,展示了尘世的浮躁和污浊,但自己仍然保持着神采焕发,独自追求自由和纯粹的心境。他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不屑,表示不愿被功名所束缚,而愿意寻求真正的珍宝和精神上的滋养。
诗中的庾岭和曹溪是地名,庾岭指的是庾岭山,曹溪指的是曹溪禅寺。庾岭三年别指苏轼与庾岭山分别已有三年,而收得曹溪一滴无则是指他在曹溪禅寺领悟到了一滴智慧之泉,寓意着他在追求精神财富的道路上获得了收获。
最后两句诗中的“庭前双柏石”和“方壶”象征着精神的财富和智慧。苏轼希望能够在临老之时,通过观察
昔日丹阳行乐里。紫金浮玉临无地。宝阁化成弥勒世。龙宫对。时时更有天花坠。浩渺一天秋水至,鲸鲵鼓鬣连山沸。员峤岱舆更赑屃。无根蒂。莫教龙伯邦人戏。
省身要似晨通发,止杀先从暮拍蚊。老负明时无补报,惟将忠敬事心君。
厚于铁围山上铁,薄似双成仙体缬。蜀机凤雏动蹩躠,珊瑚枝枝撑著月。王恺家中藏难掘,颜回饥僝愁天雪。古松直笔雷不折,雪衣女啄蟠桃缺。珮入龙宫步迟迟,绣帘银殿何参差,即不知骊龙失珠知不知。
晓垂朱绶带,晚着白纶巾。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两餐聊过日,一榻足容身。此外皆闲事,时时访老陈。
淮甸西风送客归,江潭落木正飞飞。屋边鹳鹤鸣高垤,道上狐狸笑弊衣。濯足每嫌秋岸冷,摊书还趁夕光微。倦游季子真相似,独有贤妻肯下机。
十二龙城彻晓开,金徒银箭不相催。行随灯市家家月,看到花林树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