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望南山,不见南山根。
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复繁。
铜瓶取井水,已至尚余温。
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璵璠。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晨兴望南山》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晨兴望南山,
不见南山根。
草树露颠顶,
樛枝空复繁。
铜瓶取井水,
已至尚余温。
天风一吹拂,
的皪成璵璠。
中文译文:
早晨起来朝南望山,
却看不见南山的根基。
草木顶上露珠洒落,
密枝重叠而又繁茂。
取来井水的铜瓶,
已经到了余温尚存的时候。
天风一吹拂过,
珠珠玛瑙般闪耀光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大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诗人清晨起床,向南望去,却只能看到山的上部,而看不到山的根基,这种景象给他一种虚幻的感觉。草木上露珠洒落,密枝重叠且繁茂,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和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中提到的铜瓶取井水,已到了余温尚存的时候,暗示着早晨的时光已经过去,但仍然带有些许温暖。最后一句描述天风吹过,把珠珠玛瑙般的露珠吹拂成了闪耀的光华,给人一种美丽动人的景象。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景物和诗人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景色和变化的观察,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瞬息即逝美好瞬间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象,展示了王安石对自然美的独到感悟,并引发读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思。
盛世嗟沉伏,中情怏未舒。途穷悲阮籍,病久忆相如。无客空尘榻,闲门闭草庐。不胜岑绝处,高卧半床书。
赵州放睛著,碓觜忽生花。虽然无一事,验尽当行家。
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
文自咸通後,流散不复雅。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道随缘而不变,源赴汲而不枯。禅悦之食兮饱其腹,法空之认兮跏其趺。青原自喜有麟角,黄檗谁嫌捋虎须。
十七年来间阔情,三千里外惜群鸣。开缄不觉悬双泪,欲见还知隔一生。王屋空闻小有宅,终南今作渼陂行。旧时多少云霄客,屈指何人记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