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到来久,今日令得行。
蛙声曲池满,柳色深巷明。
负疴老客子,徜徉难为情。
岂不怀故隐,盗贼间徂征。
近得望行在,气侵夜峥嵘。
谅待贤者出,一偃天下兵。
四夷堡障静,三农田野耕。
鸡豚饱故老,廉耻责后生。
我虽素餐者,自谓能颂声。
此情谁与同,有公仍有卿。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陈情》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春风吹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春风久久地到来,今天是个适合外出的日子。蛙声嘹亮,池塘里充满了欢快的曲调;柳树的绿色在深巷中明亮而鲜艳。诗人自称是一个身患疾病的老客子,虽然身体不好,但仍然徜徉在美景之中,难以抑制内心的情感。他不禁怀念起过去的隐居生活,而现在却被盗贼和战争所困扰。然而,他近来得到了一些希望,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渗透到了夜晚的峥嵘之中。他相信,只要有贤者出现,就能够平息战乱,实现天下太平。四夷的边塞安宁,三农在田野中耕作。老百姓们吃饱了鸡肉和猪肉,廉耻责备年轻一代。诗人虽然自称是一个素食者,但他自认为能够歌颂美好的声音。他感叹这种情感有谁能够与他共鸣,只有有公有卿的人才能够理解他的心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风、蛙声、柳色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观察,表达了对和平、安宁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贤者的期待。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放浪宇宙间,世事笑局促。骎骎影中人,不受时采录。奄然长夜归,赍志空山木。昔日堂上欢,今夕堂下哭。哭之欲其生,予亦不自觉。天道元无私,纷纷徒宠辱。素心惟坡仙,一死万事足。
悲风吹篮舆,渺渺如孤舟。我亦作坐睡,兀兀随轻鸥。鸥翻梦亦觉,未绝叩舷讴。
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闻之感亦深。三月遂忘於肉味,谁知千古遇知音。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
公去吾道辱,公来吾道荣。生民系休戚,国势随重轻。先生如九鼎,坐折奸宄萌。天如欲平治,用舍若为情。
义献之迹,临者米也。遡观欣书,乃二体也。随珠卞璧,萃此纸也。以鉴得之,亦可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