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墙头俗眼看,故开苍藓种檀栾。
虚心得处从天性,劲节知来在岁寒。
叶养风烟夸酒美,枝留冰雪送歌残。
名郎感慕同桑梓,手植依然一亩宽。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陈君式恭轩》是宋代文人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要墙头俗眼看,
故开苍藓种檀栾。
虚心得处从天性,
劲节知来在岁寒。
叶养风烟夸酒美,
枝留冰雪送歌残。
名郎感慕同桑梓,
手植依然一亩宽。
诗意:
这首诗词以陈君式恭轩为题,表达了诗人对陈君式恭轩的景物以及其中蕴含的意境和哲理的赞美。诗人告诫读者不要以俗眼看待这座建筑,因为它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种植了苍藓和檀栾。诗人认为,真诚谦虚的心态是与生俱来的,而坚韧不拔的品质则是在寒冷的岁月中培养出来的。树叶滋养着风烟,这使得美酒更加香醇,枝条上挂留的冰雪则给歌声增添了一丝凄凉。陈君式恭轩令名士感叹并向往,他们从故乡远道而来,却发现这里依然宽阔辽远,如同家园一般。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陈君式恭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景物,将读者带入到这个优美富饶的环境中。诗人通过对陈君式恭轩的描述,强调了真诚谦虚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树叶滋养风烟、枝条挂留冰雪的描写,展现了秋冬季节的美丽和寂寞,同时也表达了音乐和美酒的诱人之处。最后,诗人通过描写名士对陈君式恭轩的感慕和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真诚、坚韧和家园情感的赞美,展示了曾巩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清风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二月起蚕事,伐桑人阻饥。已伤持斧缺,不作负薪非。聊给终朝食,宁虞卒岁衣。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岭上老梅树,岁晚等风木。霜风吹枯枝,曾有花如玉。茉莉抱何性,犯此炎暑酷。琢玉再为花,承以敷腴绿。怜渠一种香,偏历寒与燠。空庭三更月,酒醒人幽独。有如高世士,含情不虚辱。时於寂默中,至意微相属。鼻观既得趣,就枕便清熟。梦中见灵均,九畹皆芬馥。
病厌追游嬾举觞,今年闭户作重阳。香烟袅袅闲萦几,书卷纷纷静满床。斜日更增秋惨淡,黄花应怪客凄凉。长安光景还如昨,谁醉城南杜曲旁?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高僧居物外,有户昼常扃。海阔知天大,泉甘识地灵。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便卜归欤计,移文休勒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