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长安道》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作者介绍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作品评述

《长安道》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述了长安道上人们的困苦境遇,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长安道上,人们衣不蔽体,马匹没有草料。为何不回山中过老年生活呢?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道上的景象,人们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马匹无草可食。通过这种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代表着繁华和富裕,但是长安道上的景象却与之相反,人们的生活困苦,缺乏基本的衣食住行。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关注。

诗人在最后一句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不回山中过老年生活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山中代表着宁静与自由,诗人希望能够远离喧嚣的尘世,回归到自然的怀抱中,过上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这种向往山林的情感,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现实的困境中,诗人寻求一种超脱和解脱,通过归隐山林来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和诗人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使得《长安道》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诗意的诗词作品。

  • 《胡郎中挽章》

    鸡窗同隶习,雁塔独飞翔。荐牍盈丹戾,封章列皂囊。锦衣荣梓里,符竹耀江乡。三迳方谋适,琴尊忽破亡。

  • 《长相思》

    酒孤斟。客孤吟。戏马台荒露草深。英雄何处寻。爱登临。莫登临。定是愁来关客心。暮天烟水沈。

  • 《缘识》

    故无形像显教寻,隐秘踪由自古今。妙法不传经上字,玄门消息罔知深。

  • 《十离诗·珠离掌》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 《寿春郡王阁春帖子》

    异表英奇非世出,惠心通敏尽生知。更当淑景承慈煦,永奉嘉祥茂本枝。

  • 《悼阿驹七首》

    富贵威权得自由,收融二子杀杨修。闲人于物无恩怨,那得仓舒只麽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