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写真求赞》

野水秋自瘦,枯山春复肥。
胡床放得稳,默默坐亡机。
电流柄拂,云入田衣。
位分偏正兮,道出离微。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禅人写真求赞》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禅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禅修境界的理解和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水秋自瘦,枯山春复肥。
译文:野外的水在秋天变得干瘦,干枯的山在春天又恢复丰盈。

诗意:禅人用自然景象来比喻禅修的境界。野水秋季减少了水量,映射出禅修者在面对外界变化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定;而枯山在春天复苏,象征着禅修者在内心寂静中重新获得生机和充实。

赏析:禅人以枯山和野水为象征,表达了禅修者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体悟。诗中的秋水和春山,展现了禅修者内心的平和与寂静,以及对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禅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寄寓了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即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安定与坚定。

胡床放得稳,默默坐亡机。
译文:胡床平稳地放着,默默地坐着无所求。

诗意:胡床是一种简陋的坐具,禅人选择平稳地坐在胡床上,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漠和超越。默默坐亡机表示禅修者在静坐冥想时,超脱了世俗的欲望和杂念,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我超越。

赏析:禅人以胡床为象征,描绘了禅修者在简朴的环境中坐禅修行的场景。通过选择简陋的胡床作为坐具,禅人表达了超越物质欲望的意愿,并强调寂静冥想的重要性。默默坐亡机传递了禅修者在冥想中超越自我,超越世俗欲望的追求。

电流柄拂,云入田衣。
译文:电流柄轻拂,云雾融入衣袍。

诗意:电流柄是用来拂去尘埃的工具,禅人用它象征性地拂去杂念,使心灵清净。云雾融入衣袍,则表达了禅修者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心与外界的和谐统一。

赏析:禅人通过电流柄和云雾的意象,揭示了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如何净化心灵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电流柄的轻拂象征着禅修者拂去心中的杂念和执着,使内心清净。云雾融入衣袍则展现了禅修者与自然界的交融与和谐。

位分偏正兮,道出离微。
译文:位分偏向正道,揭示着超越尘世之微。

诗意:位分指社会地位和身份,在这里,位分偏正兮指禅修者在追求禅道的过程中,超越了世俗的名利和地位,专注于修行的道路。揭示着超越尘世琐事的微小细节。

赏析:禅人通过位分偏正兮的描述,强调了禅修者超越社会身份和世俗追求的重要性。禅修者在修行中,将关注点从外在的地位转移到内心的修炼上,超越了尘世的纷扰,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和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禅人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和理解。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和象征,以及禅修者超脱世俗的态度,诗词揭示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超越和追求真理的决心。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禅修的核心精神,引导读者进入禅修者的内心境界,感受他们对于内在平静和超越的追求。

  • 《颂古二十一首》

    大地火发,间不容发。南海崑崙,天寒不袜。祖祖相传,一头搕{左木右上乔右下韭}。

  • 《不出偶成二首》

    结茅亭下小池新,积雨通沟滟晚春。风掠尘埃出明镜,影吞林木卧青云。泥中苹藻生无数,江上鵁鶄坐得闻。太液渐台深斗极,乘闲杖履得相亲。

  • 《咏双竹》

    千岩万壑碧嶙峋,密有双成瑞此君。破箨猗猗联绿玉,并梢袅袅舞清薰。巧穿怪石嵌空地,色映虚亭窈窕云。比节合心皆美事,孤高殊喜不同群。

  • 《北山梨花(有序)》

    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薛君好事两邀我,骑马看花携酒来。看花出郭我所爱,况是梨花最多态。我牵尘俗不得赴,花本无情花亦怪。君今折花马上归,索我细咏梨花诗。冰肌玉骨未受饰,敢以粉墨图西施。东坡先生心似铁,惆怅东阑一枝雪。重门晚掩沉沉雨,疏帘夜卷溶溶月。

  • 《赠田将军》

    初从学院别先生,便领偏师得战名。大小独当三百阵,纵横只用五千兵。回残匹帛归天库,分好旌旗入禁营。自执金吾长上直,蓬莱宫里夜巡更。

  • 《泉水诗送吴都官分司归知州》

    泉水出幽谷,原流本自清。萦回遍中国,浩荡入东瀛。峡口春雷怒,潭心晓鉴平。悠悠随所值,行止两无情。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