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无外,小一无内。
一兮一兮,靡所不在。
心地净亡尘,肉山闲弗碍。
道环中,绝端倪。
空印里,何文彩。
风凄凄兮秋落远山,波烂烂兮月浮沧海。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宗高僧释正觉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禅修的境界为主题,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禅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越。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一无外,小一无内。
一兮一兮,靡所不在。
心地净亡尘,肉山闲弗碍。
道环中,绝端倪。
空印里,何文彩。
风凄凄兮秋落远山,波烂烂兮月浮沧海。
这首诗词的意境深远,有着禅宗思想的内涵。诗人以"大一无外,小一无内"来表达禅修者心境的境界,意味着在禅定中,禅者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超越了大小、内外的差别,心灵达到了无所不在的境地。
"心地净亡尘,肉山闲弗碍"表明禅者内心清净如镜,不受尘世的纷扰,身体如山岳一般静谧,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道环中,绝端倪"表达了禅者在无边无际的道中,超越了一切对立和界限,达到了绝对的境界。
"空印里,何文彩"意味着禅者心中的境界是一片空灵的印象,内心的色彩是无比纯净的。
"风凄凄兮秋落远山,波烂烂兮月浮沧海"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禅者对于世间万象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对立的描写,表达了禅宗追求心灵解脱和超越尘俗的理念。同时,诗词中运用了景物描写,以自然景象来映衬禅者的境界,增加了诗词的美感和意境深远的效果。整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超越、澄明的感受,引人深思。
白骨茫茫散不收,朔风吹雪度瓜州。残阳欲落未落处,照尽行人今古愁。
酝酿丰年付老农,挽回凉信报诗翁。巫山久暗埋寒碧,湘水初明浴晚红。帘卷柳阴先得月,簟横梧影早嘘风。天公快我披云愿,万里乾坤一望中。
真如非字义,绮语道之疵。未见西亭作,长为北磵欺。晚因僧媚远,初实客从曦。多少才名士,沉沦世不知。
缠居原不见纷华,矮屋疏篱只一家。雪后松筠初换叶,春深桃李自开花。读残青竹无人到,览罢黄庭已日斜。此道已来成寂寞,似君端合向人夸。
市远嚣尘息,窗明老眼开。句从天外得,书自日边来。久住当成趣,相看不忍回。凉生初却扇,月出好衔杯。
卷册登车强出山,展来未读眼先昏。无端又被春风妒,叶叶吹开更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