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请赞》

大不可忽,细不可欺。
丘岳之崇,起於毫厘。
善恶之积,发乎隐微。
洞彻根源,迥绝机宜。
可以拈一尘融十虚以无遗。

作者介绍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请赞》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师范所写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一种禅宗的思想观念,强调微小之处也不能忽视,善恶之积蕴藏在微妙之中。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禅人请赞

大不可忽,细不可欺。
丘岳之崇,起於毫厘。
善恶之积,发乎隐微。
洞彻根源,迥绝机宜。
可以拈一尘融十虚以无遗。

译文:
禅修者请赞美,
伟大不可忽略,微小不可欺瞒。
山岳的高峻,由微末开始。
善恶的积累,源自微妙之处。
深刻洞察根本,超越常规。
能够捻起一粒尘埃,融入十方虚空而无遗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首先,它强调了伟大和微小的重要性。人们倾向于关注显著的事物,而忽略了微小的细节。然而,诗人告诫我们,无论大小,都应该被认真对待,因为微小之处蕴含着重要的真理。

诗中提到的"丘岳之崇,起於毫厘"表达了一种渐进的思想,即伟大的成就和高峰是通过积累微小的努力逐步实现的。这与禅宗修行的观念相契合,修行者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达到内心的觉醒和境界的提升。

诗词接着讨论了"善恶之积,发乎隐微",强调了善恶之积累的微妙性。禅宗强调觉察和觉知的重要性,通过洞彻事物的本质,人们可以洞察到善恶行为的微妙细节。禅修者需要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和觉知内心和外在世界的真相。

最后两句"可以拈一尘融十虚以无遗"传达了对智慧境界的追求。诗人暗示着通过洞察万物的本质,禅修者能够超越表象的界限,将微小的尘埃融入广阔的虚空中,达到了无遗失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明的语言传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强调了微小之处的重要性、善恶之积的微妙性以及超越常规的智慧境界。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觉察微妙的真理,通过修行和觉知,达到内心的觉醒和境界的提升。

  • 《梅雨五绝》

    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忽思城东黄篾舫,卧听打鼓踏车声。

  • 《重庆阃治十咏·友石》

    卓尔有所立,俨然即之温。他疑攻玉异,并谊断金存。

  • 《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 《晨起长哦后山秋怀十诗饮水一杯清寒彻心》

    长哦十秋怀,清韵绕屋梁。曲逆有饿死,英布刑而王。向来为长公,甘受三径荒。一身讵无馀,百年信难量。

  • 《别李仁甫》

    君向星江结草庐,我来抵掌笑相於。三盃碧液涨甆盏,一缕青烟缠竹炉。剑舞春风花烂熳,琴弹夜雨竹萧疎。明朝拄杖知何处,猿叫千山月满湖。

  • 《秋夜桂州宴送郑十九侍御》

    秋至触物愁,况当离别筵。短歌销夜烛,繁绪遍高弦。桂水舟始泛,兰堂榻讵悬。一杯勾离阻,三载奉周旋。鸦噪更漏飒,露濡风景鲜。斯须不共此,且为更留连。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