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本然,如合因缘。
涅不缁而磨不磷,仰弥高而钻弥坚。
随之无后,迎之无前,空空空处亡中边。
而今信手拈来用,头尾相应正复偏。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修者和佛像相融合,寻求称赞。
清净本然,如合因缘。
涅槃时不染黑,磨损不失亮光。
仰望愈高,钻研更坚。
随行无后,迎面无前,空无边际的虚空中消失。
如今随手拿来使用,前后呼应,正中有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修者追求清净境界和智慧的内心追求。诗词以禅修者与佛像融为一体的形象开篇,寻求赞美的动机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成就的渴望。作者通过描述禅修者的修行状态,传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
首句中的"清净本然"表明禅修者追求内心的纯净和本性的清静。"如合因缘"则强调修行者顺应因缘,无我无执的境界。这两句诗词展示了禅修者追求的目标和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涅不缁而磨不磷,仰弥高而钻弥坚",通过对涅槃和钻研的描绘,表达了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不被外在的染污所动摇,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力求精进和坚定。
随之而来的"随之无后,迎之无前,空空空处亡中边",描绘了禅修者最终达到的境界,即超越常态的时间和空间,进入无限的虚空中。这种状态是超越一切对立和界限的,体现了禅宗对于解脱和超越的追求。
最后两句"而今信手拈来用,头尾相应正复偏",表达了禅修者修行成果的呈现。无论在修行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禅修者都能随时运用修行的智慧,使得思考、行为和结果都能和谐统一。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修者的修行境界,表达了禅宗对于清净、智慧和解脱的追求。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禅修者修行的过程和境界,启发人们对于内心自我觉知和超越生活困扰的思考。
目为诗客不胜惭,唤作园翁定自堪。抱甕荷锄非鄙事,栽花移竹似清谈。野人只识羹芹美,相国安知食笋甘。晚觉齐民书最要,惜无幽士肯同参。
销铄玄微万境空,衔花百鸟谩寻踪。莫教顽坐精灵窟,门锁乱云千万里。
爱寻碣石访重玄,三国遗文已邈然。翻忆中郎黄绢字,夕阳江上浪滔天。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丹凤辞旧楼,四海求其凤。偶来梧竹间,振翮鸣朝阳。众禽不自揣,竞欲依余光。神物要自珍,微羽那足当。了知霄汉姿,不集灌莽场。所忧燕雀杂,坐更鸿鹄藏。丹山有佳侣,足以陪双翔。人间勿为留,归哉白云乡。
风前不见花中叶,雨后难寻底花。蜂蜂纷纷过墙去,只疑春色在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