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无根,茫茫月魂。
清虚不浑,苍苍秋痕。
青天固可背负,诸佛等闲口吞。
情空超物物,妙触应门门。
了知初不由心念,金色头陀灭意根。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禅修者化身为真实的形象,寻求赞美。
明白无根,茫茫月魂。
清虚不浑,苍苍秋痕。
青天固可背负,诸佛等闲口吞。
情空超物物,妙触应门门。
了知初不由心念,金色头陀灭意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禅修者寻求认可和赞美的形象。禅修者通过修行,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拥有明澈的心灵。他的存在像是一轮无根的明月,无拘无束地在茫茫空间中飘荡。他的清净无私不受污染,就像苍苍秋天的痕迹一样。他能够背负起青天,承受一切艰难困苦,却不为所动。他对诸佛的教诲视若无睹,仿佛能够轻易吞噬一切。他的情感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能够触摸到一切事物的真实本质。他明白初心无需依附于心念,就像金色的头陀一样,消融掉了意念的根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描绘禅修者的境界和境界之外的事物,表达了禅修者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内心的平静。诗中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如明澈的月魂、清净的秋痕、背负青天等,这些意象都富有禅宗的特色,强调了禅修者在修行中所追求的境界和境界之外的真理。
诗中的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通过对禅修者的描绘,展示了禅修者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境界。禅人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超越了情感和心念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他能够触摸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洞悉一切的真理,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整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境界为主题,通过对禅修者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禅宗的理念和修行的境界。它表达了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田头有鹿迹,由尾著日炙。
茂礼雕龙昔,香名展骥初。水连南海涨,星拱北辰居。稍发仙人履,将题别驾舆。明年征拜入,荆玉不藏诸。
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乱石斜通青草路,太行横断夕阳天。漫垂云气孤村雨,时聒乡心几树蝉。不及阮宣随处醉,兴来即解杖头钱。
西山三叠郁岧峣,亭上看山翠欲飘。杨柳小楼风满席,芙蓉清沼水平桥。美人歌处倾金杓,仙客来时度玉箫。我忆醉眠花底月,满衣香露夜萧萧。
都尉仙凫远,梁王驷马来。扇中纨素制,机上锦纹回。天子三章传,陈王七步才。缁衣久擅美,祖德信悠哉。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