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洗寒岩兮山林气清,秋生烟水兮江湖色明。
犹净镜兮对诸像,似空谷兮随诸声。
游戏因缘三昧用,自然转处不留情。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
诗词的中文译文:
雪洗寒岩,山林气清,
秋生烟水,江湖色明。
犹如净镜,对照众像,
宛如空谷,随着各种声音。
游戏因缘,三昧之用,
自然转化,不留情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宗的观点表达了禅修者对自然界的感悟和修行心得。作者通过描绘雪洁净寒岩和山林清新的气息,以及秋天烟水的美丽和江湖的色彩,表达了自然界的清净和明亮之美。
诗中的"犹如净镜,对照众像"意味着禅修者的心境如同一面清净的镜子,能够客观地反映世界的万象。禅修者通过静心观照,能够超越自我的束缚,洞悉事物的本质。
"宛如空谷,随着各种声音"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如同空谷一般,能够随着各种声音而自然应对,不受执著情感的困扰。禅修者在游戏因缘中运用"三昧",指的是禅修者通过禅定和觉察的修行,能够超越对外在事物的执著和執着,达到自然转化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对自然界的感悟和修行的境界。通过观照自然界的清净和明亮之美,禅修者超越了个体的限制,与万物相通,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这首诗词鼓励人们通过禅修的方式去体验和领悟自然界的真实与美好,进而提升内心的境界。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有发能几多,禁愁日日生。古若不置兵,天下无战争。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太行耸巍峨,是天产不平。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四蹄日日多,双轮日日成。二物不在天,安能免营营。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便教恩浅情疏。隔花空望金舆。春晚不拈红粉,碧窗自录仙书。
宁忍千日饥,野葛不可烹;宁枉百里途,捷径不可行。自古风俗坏,善土亦沦胥。橘柚禹包贡,後世称木奴。
龙烛飞空雪渐无,光摇穷巷丽金铺。妓楼遽喜春生座,席户浑惊粟在肤。剡水不须乘兴去,饭山犹是作诗臞。自怜白发疎慵客,拥被高舂梦未苏。
庐山之下仙佛之庐,多公题扁,予熟其体矣。而今见其帖,大抵小则遒而大则婉。岂所施有异,而笔法亦随以变。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犹愧乎知书之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