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性习林泉,身心信缘。
长虹敛雨,照雪倚天。
头头物物随宜说,刹刹尘尘各住禅。
妙触出碍,幻成自然。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的一首诗词。通过分析,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性习林泉,身心信缘。
长虹敛雨,照雪倚天。
头头物物随宜说,刹刹尘尘各住禅。
妙触出碍,幻成自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心境为主题,表达了禅修者追求自然心境和超越尘世的愿望。

首先,诗中提到"性习林泉,身心信缘",意味着禅修者通过修行,培养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体悟到身心与万物之间的亲密联系。

接着,"长虹敛雨,照雪倚天"描绘了天空中出现的长虹和雪景,这些景象被用来象征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高远。长虹敛雨,暗示着一种内敛的潜能,而照雪倚天则表达了对纯洁、高远境界的追求。

诗中还提到"头头物物随宜说,刹刹尘尘各住禅",意味着禅修者将一切事物视作平等、虚无的存在。无论是头头物物(即形形色色的万物)还是刹刹尘尘(即瞬息变幻的尘世世事),都能在禅修的境界中找到各自的安住之处。

最后,"妙触出碍,幻成自然"表达了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通过妙触(即灵敏的感知)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解脱心灵的困扰,进入自然的境地。这种境地是超越幻象和执着的,使人能够真正体验到自然的本质和真实的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修者的心境和修行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然、纯洁和超越尘世的追求,以及禅修者通过修行能够达到超脱和解脱的境地。这种境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内心的宁静,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僧房假榻》

    过尽青山唤渡船,晚窗洗脚卧僧毡。剩偿平日清游愿,更结来生熟睡缘。吞啄渐稀如老鹤,鸣声已断似寒蝉。旁观莫苦嘲痴钝,此妙吾宗秘不传。

  • 《颂证道歌·证道歌》

    或是或非人不识,是非不到休疑忆。他真不若自家真,推倒绳床何损益。

  • 《幽州歌》

    汉儿辫发笼氈笠,日暮黄金台上立。臂鹰解带忽放飞,一行塞雁南征急。

  • 《偈七首》

    宝剑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兵虽易得,一将实难求。

  • 《过禄氏山齐》

    过水得凭槛,满川皆夕阳。江山逢胜绝,手笔恨荒唐。城郭蒙笼近,汀州杳霭长。明朝又东去,尘土入衣裳。

  • 《建康六感·梁》

    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懦。斯人异前修,拨乱旋致乱。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聪明驰万机,精苦徒宵旰。凤冕敬方袍,鸾旗游彼岸。悠然弃从怀,临机复难断。那知千佛力,不纾一寇难。酒色覆商周,神仙荡秦汉。趋亡固多轨,荒迷卒同贯。微圣常鲜终,抚岫三慨叹。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