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净无余,体明而虚。
秋高夜永,河阔星疏。
宛转兼而到,偏圆卷复舒。
媚川果若珠含蚌,应物何妨井觑驴。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修者共同创造了这幅画,希望得到赞美。
尘埃已经净化,一切都显得明朗而虚无。
高高的秋天,夜晚永恒,河流宽广,星星稀疏。
画面宛转曲折,同时又呈现出完美的圆形,展开与收拢。
画中描绘了川流不息的江水,像珍珠藏在蚌中,以及顺应自然的田园风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人通过画面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亮、虚无的景象。诗中提到的秋天和夜晚象征着寂静和永恒,而宽广的河流和稀疏的星星则传达出开阔和宁静的感觉。画面的形态变化展示了禅修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领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最后,诗人以川流不息的江水和自然田园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顺应和喜悦。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展示了宋代禅修者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领悟,以及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态度。诗中的描写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秋夜、河流和星星等元素的运用,传达出禅修者内心的宁静和对宇宙的思考。画面的宛转曲折、圆形的展开与收拢,呈现出禅修者对自然万物变化的观察和领悟,同时也暗示了禅修者对人生的领悟。最后,诗中的媚川和井觑驴的意象,呈现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顺应和欣赏,以及对平凡生活的赞美。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描写,展示了禅修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禅修者内心境界的诠释。读者可以通过诗词中的景象和意象,感受到禅修者的宁静、思考和对人生的领悟,从而引发自己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思考和共鸣。
自从汝离武夷来,险阻艰难历几回。江左旅中连值雨,春深路上滑成苔。乌啼花片落流水,风惨猿声啸古台。举眼四山如壁立,教君归去也心灰。
人树俱不堪,岁月驹隙过。老怀泪如洗,欲唱谁当和。洛阳今少年,弊事劳力破。精神经百炼,锋锐坚不挫。陶名滋惟旧,欹席快一坐。气焰九霄虹,磊落万玉货。平生休上下,楼辄让子卧。诸公吮疽尔,不去良可唾。洞庭清风熟,肄业情勿惰。有时寄来者,工拙吾能课。
舟行过乡城,忆昨又三载。鹤表人或非,雉堞址仍在,郊郭幸苟完,室庐俱可慨。十年还亲友,一见如有碍。胡为穷纪次,际此远行迈。归来椒柏新,德人年未艾。
江西名士多所识,尽道延陵有异孙。赋就早能传学子,诗成晚更彻宗门。经过县郭办相觅,邂逅心期欲暂论。禁省催君咏红药,江湖要我撷芳荪。
一夜缁郎划醮坛,三清四圣化泥团。也曾输与林灵素,顶上曾缨德士冠。
威严退冰霜,清润归梅柳。法时骋青春,老至伤白首。日长卷添书,病倦杯费酒。姑置雁鹜行,顾惭牛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