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像取模画,人成幻化。
得失一阄,是非一马。
建立摐摐,权行且且。
平贴而安,放荡而野。
科臼弗存,轨仪何暇。
饥则餐,饱则罢。
硬而枕,软而藉。
出世间於世间,藏天下於天下。
更问如何,之乎者也。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禅修者的境界为主题,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禅修者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心态。

译文:
像取模画,人成幻化。
得失一阄,是非一马。
建立摐摐,权行且且。
平贴而安,放荡而野。
科臼弗存,轨仪何暇。
饥则餐,饱则罢。
硬而枕,软而藉。
出世间於世间,藏天下於天下。
更问如何,之乎者也。

诗意及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修者为主人公,通过一系列对比的描写,表达了禅修者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和解脱的心境。

首先,诗中提到“取模画”,意味着禅修者将自我视为一幅画,能够超越物质形态,体验到人的幻化和无常。禅修者明白得失和是非都是命运的一部分,就像抛骰子一样,无法预料和掌控。

接着,诗中描绘了禅修者建立了自己的修行准则,即“建立摐摐,权行且且”。他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世事,安于现状,不为权势所动,不受外界之喧嚣干扰。

诗中表达了禅修者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平贴而安,放荡而野”。他们既能平和地适应世俗生活,又能自由自在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本真。

接下来,诗中提到“科臼弗存,轨仪何暇”,意味着禅修者不再受制于世俗的规范和束缚。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仪式和礼节,而是追求心灵的解放和超脱。

诗词中还描绘了禅修者的简朴生活方式,“饥则餐,饱则罢”。他们能够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

最后,诗中提到禅修者超越世俗的存在,“出世间於世间,藏天下於天下”。他们虽然生活在尘世中,但内心已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能够体验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禅修者的境界,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禅宗的哲理和禅修者的心态。禅修者超越了物质世界的追逐,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以简朴、自由的生活方式实现心灵的超越。

  • 《月夜》

    振厉山风作,咆哮涧水喧。不堪蛙取闹,更奈鸭能言。月色虽云好,云浮竟自繁。白头清不寐,止酒罢芳樽。

  • 《植灵寿木》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菅。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丛萼中竞秀,分房处舒英。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 《月晦》

    晦魄移中律,凝暄起丽城。罩云朝盖上,穿露晓珠呈。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披襟欢眺望,极目畅春情。

  • 《柳梢青》

    飞露初霜。冷侵金井,响到银床。懊恨碧梧,不留一叶,月占纱窗。雁声做尽凄凉。又陡顿、衾寒夜长。曲曲屏山,重重客梦,无限思量。

  • 《逸再为婺女之行既别出郭矣夜不能寐成六绝句》

    我归犹尔未还家,送汝令人重叹嗟。送汝叹嗟犹自可,最思阿庆语咿哑。

  • 《采桑子》

    百花丛里花君子,取信东君。取信东君。名策花中第一勋。结成宝鼎和羹味,多谢东君。多谢东君。香遍还应号令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