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发衰残,空山雪寒。
眉目清淡,野水秋还。
一念万年了尘劫,十方三世同正观。
翡翠天晴而清虚廓彻,珊瑚海月而光焰波澜。
现形说法应机感,笑指俱胝百草端。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思的意象,表达了禅修者对于生命的觉悟和对宇宙的洞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须发衰残,空山雪寒。
眉目清淡,野水秋还。
一念万年了尘劫,十方三世同正观。
翡翠天晴而清虚廓彻,珊瑚海月而光焰波澜。
现形说法应机感,笑指俱胝百草端。
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描述他的外貌和周围环境,揭示了禅修者内在的境界和对世界的感悟。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词开篇以禅修者须发衰残、空山雪寒来表现他的身体疲惫和寒冷的环境,这里的空山雪寒也可视为禅修者内心的冷寂和静默。接着描述禅修者眉目清淡、野水秋还,展示了他内在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敏感。这里的野水秋还也可理解为人生经历的阅历和岁月的流转。
诗词的核心在于表达禅修者通过长时间的修行,心境已超越尘世,一念万年了尘劫。他能够以广阔的视野看待世间万物,十方三世同正观。这里的十方三世指的是无边无际的宇宙,正观意味着超越了相对的观念,达到了超越一切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翡翠天晴和珊瑚海月的意象,表达了禅修者心境的清晰和光明。翡翠天晴而清虚廓彻,珊瑚海月而光焰波澜,这些景象都是超越尘世的境界,展现了禅修者对宇宙的洞察和体悟。
最后两句"现形说法应机感,笑指俱胝百草端",表达了禅修者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言行教导众生,并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世间的种种变迁。通过现形说法,他以灵活的方式传授智慧,笑指俱胝百草端则表明他的胸怀高远,对一切事物都持有平等和宽容的态度。
总的来说,《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这首诗词通过禅修者的形象和景物的描绘,传达了禅修者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深入思考和超越尘世的境界,展现了禅修者的智慧和宽容,并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间万象。
闻道深春雪打围,谁怜身上藕丝衣。莫忧白璧成尘土,解逐南风万里归。
深谢高科客,名毡寄惠重。静思生朔漠,和雪长蒙茸。折坐资禅悦,铺眠减病容。他年从破碎,担去卧孤峰。
酒醒江亭客,缠绵恨别离。笙歌筵散后,风月夜长时。耿耿看灯暗,悠悠结梦迟。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山居五旬晴,山行一日雨。太平咫尺间,千里隔跬步。黄泥深三尺,风声更号怒。谁语逋客知,山灵倘留汝。
衡门稀客至,翛翛静读书。疏帘映秋水,细藻浮游鱼。款言落日下,酌酒凉风初。出门见黄叶,相送随阶除。
关关啼鸟树交阴,雨过西城野色侵。避暑谁能陪剧饮,清歌自可涤烦襟。稻花欲秀蝉初嘒,菱蔓初长水正深。知有江湖杳然意,扁舟应许共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