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像兮非真,真兮非像。
妙明四大之前,自出诸缘之上。
不把一字之心传,有吞百川之器量。
随方普应而不亏,的的夜光而在掌。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像兮非真,真兮非像。
妙明四大之前,自出诸缘之上。
不把一字之心传,有吞百川之器量。
随方普应而不亏,的的夜光而在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的思想,探讨了真实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心的力量和广度。诗中通过对真和像的对比,探求真实的本质,并超越了形象的限制。它表达了一个禅人在修行中所体悟到的深刻境界,以及他对于心性的理解和应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真和像的描述,展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真和像是禅宗中的重要概念,真指的是超越表象的本质,而像则是表象和形象。诗中的第一句"像兮非真,真兮非像"表明了真实和形象之间的区别,强调了禅宗对于直接体验真实本质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妙明四大之前,自出诸缘之上",表达了禅宗修行者通过超越万物的幻象,直接认知真实的境界。他们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直接触及真实的本体。

"不把一字之心传,有吞百川之器量",强调了禅宗修行者内心的宽广和开放。他们不受语言的限制,不将心灵的体验局限在言语之中,而是具备广阔的心胸,能够容纳世间的百川,不受狭隘之限制。

最后的两句"随方普应而不亏,的的夜光而在掌"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能力。他们能够随应万物的变化而不失其真实性,如同夜晚的明月常在手掌之上。这种境界不仅是对真实的直接认知,也是对世界万物的普遍回应。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真和像的探讨,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超越形象的追求,以及他们具备的宽广心胸和智慧境界。它展示了禅宗对于真实本质的追求,并强调了心灵的力量和开放性,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核心价值。

  • 《朝中措(为人寿)》

    年年黄菊滟秋风。更有拒霜红。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试酿西江为寿,西江绿水无穷。

  • 《与僧》

    江海扁舟客,云山一衲僧。相逢两无语,若个是南能。

  • 《昭君辞》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沾妆疑湛露。绕臆状流波。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惟有三来劲夜。明月暂经过。

  • 《落成王朝奉庙以薄恙不获预谢谢刘宰并诸乡丈》

    抱病荒村望欲迷,骏奔无数独鸡栖。瞻言冬鼓何时歇,好听农郊雨一犁。

  • 《借张山长韵呈方虚谷三首》

    楼台寂寂白云堆,三径萦迂锁翠苔。怪得菊松多喜色,只缘琴鹤已归来。人瞻北斗光尤仙,门对南山掩复开。野客再持漫刺谒,不应袖手又空回。

  • 《梅雨连日首》

    草树加蒙密,波涛计渺冥。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