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雪毵毵,心老憨憨。
指南话北,破二作三。
守宗风之符节,握佛祖之鎚钳。
陶形铸器模楷妙,迸火流金炉鞴炎。
光明不断,灯灯夜龛。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洁白的雪纷纷飘落,心境纯朴憨厚。向着北方说话,打破二分法追求三位一体。守护宗风的标志,握着佛祖的锤子和钳子。陶塑的形象制作得精妙,喷发的火焰流动于金属炉中。光明不断,灯火在夜晚中闪耀。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禅宗的视角,表达了对于修行者的境界和心态的描绘。作者通过描述下雪和心境的憨厚,表达了禅者内心的宁静和纯洁。在追求禅宗思想的过程中,作者提到了打破二分法追求三位一体,意味着超越对立的观念,寻求统一和和谐的境界。守护宗风的符节和握着佛祖的工具象征着对于佛教传统和教义的坚守和理解。而陶塑形象的制作和金属炉中的火焰则体现了修行者的技艺和灵性,以及内心的光明和炽热。整首诗词透露出一种平静、清净、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禅宗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心境和境界。诗人用洁白的雪来象征心境的纯洁和憨厚,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在追求禅宗的道路上,诗人提到了打破二分法追求三位一体,这是禅宗思想中对于对立统一的追求,体现了超越和融合的境界。守护宗风的符节和握住佛祖的工具,表达了对于佛教传统和教义的忠诚和坚守。陶塑形象的制作和金属炉中的火焰则展示了修行者的技艺和内心的光明与炽热。整首诗词通过对禅宗境界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智慧和力量并存的氛围,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这首诗词展示了禅宗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内心的纯净、超越对立和坚守传统。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同时也启示了读者对于追求内心平静和超越境界的思考。
知年来、几番拜疏。但言归去归去。问归有底匆忙事,得恁陈情良苦。天未许。将花绶藻衣,为插仪庭羽。掉头不顾。念白发翁儿,本来天分,不是折腰具。从头数。多少汉庭簪组。滔滔车马成雾。争如祖帐东门外,父子缥缥高举。峨眉下、有几许湖山,无著春风处。留君不住。但远景楼前
危楼深室桂为堂,题品端宜虎豹章。历数诸公皆大手,尚须此老索枯肠。驰神几夜层虚上,血指如今妙斲傍。聊复送君供覆瓿,未须传到郑公乡。
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坐阁独成闷,行塘阅清辉。春风动高柳,芳园掩夕扉。遥思里中会,心绪怅微微。
夹城门外好风光,曾醉君家碧玉觞。杨柳青旗连坐榻,杏花春色过邻墙。回鸾锦字新题句,睡鸭铜炉小篆香。酩酊不辞归路晚,银鞍骢马映斜阳。
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层轩俯江壁,要路亦高深。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功名不早立,衰病谢知音。哀世非王粲,终然学越吟。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不道含香贱,其如镊白休。经过调碧柳,萧索倚朱楼。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豪华看古往,服食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