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离微,偏正之机。
变通动静,杀活之柄。
飞流电火兮持林际之威权,函盖乾坤分得云门之号令。
相随百草头边,恰恰初无欠剩。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富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禅悟之境的追求和赞美。
译文:
禅修者与化主同心,创作此真追求赞赏。
出入离微,找到偏正之机。
变通动静,掌握杀伐与生生之柄。
如飞流电火一般,拥有林间的威权。
如函盖乾坤,分得云门的号令。
与百草相随于头边,初时并无欠剩之感。
诗意与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通过修行者的视角,诗意深邃而含蓄。诗中表达了禅修者对禅宗悟道的追求和对修行过程中微妙细节的关注。
诗中提到的"禅人"指代禅修者,"化主"则指代佛祖或禅宗的主宰。"禅人并化主同心"表明修行者与佛祖之间没有隔阂,二者心心相印,共同追求境界的提升。
诗中的"出入离微"和"偏正之机"暗示着修行者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抓住微妙的境界,寻找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变通动静"和"杀活之柄"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变化万千的状态,同时掌握生死和变化的法则。
"飞流电火"象征着修行者以迅疾的速度和无所畏惧的力量,具备超凡的威慑力,就像是在林间飞舞的闪电和火焰般。
"函盖乾坤"意味着修行者的修行境界超越了尘世的局限,具备包容万物、跨越宇宙的力量。
"云门之号令"则指的是修行者具备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影响力,能够领导禅宗的门派。
最后两句"相随百草头边,恰恰初无欠剩"表达了修行者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初步达到了心满意足的境界。
总的来说,该诗词通过抽象的修行意象和丰富的形象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对于超越尘世和追求内心平衡的渴望,以及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所具备的智慧和力量。
闻道深春雪打围,谁怜身上藕丝衣。莫忧白璧成尘土,解逐南风万里归。
深谢高科客,名毡寄惠重。静思生朔漠,和雪长蒙茸。折坐资禅悦,铺眠减病容。他年从破碎,担去卧孤峰。
酒醒江亭客,缠绵恨别离。笙歌筵散后,风月夜长时。耿耿看灯暗,悠悠结梦迟。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山居五旬晴,山行一日雨。太平咫尺间,千里隔跬步。黄泥深三尺,风声更号怒。谁语逋客知,山灵倘留汝。
衡门稀客至,翛翛静读书。疏帘映秋水,细藻浮游鱼。款言落日下,酌酒凉风初。出门见黄叶,相送随阶除。
关关啼鸟树交阴,雨过西城野色侵。避暑谁能陪剧饮,清歌自可涤烦襟。稻花欲秀蝉初嘒,菱蔓初长水正深。知有江湖杳然意,扁舟应许共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