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逢人尽说贫,自来求已胜求人。
梅花落尽青山远,深掩柴门过一春。
何应龙,字子翔,号橘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蹟不详,与陈允平有交(《西麓诗稿·别何橘潭》诗)。着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橘潭诗稿》一卷。事见本集。 何应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柴门》是宋代诗人何应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柴门
何必逢人尽说贫,
自来求已胜求人。
梅花落尽青山远,
深掩柴门过一春。
译文:
为何要与人尽言贫穷,
自己勤劳自力已胜于求助他人。
梅花凋谢尽,青山遥远,
深深地关闭柴门度过一个春天。
诗意:
这首诗以家庭贫困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坚忍自强的精神和对富贵的淡漠态度。诗人宣扬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价值观,认为与其向他人求助,不如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他选择在贫困中默默耕耘,与世隔绝,不受外界诱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赏析:
1. 自力更生:诗中的"自来求已胜求人"表达了诗人不愿依赖他人,更愿意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体现了个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
2. 世俗之外:诗中的"梅花落尽青山远"和"深掩柴门过一春"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景象。诗人通过关闭柴门,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纯粹。
3. 内心的富足:诗中没有谈及物质财富,而是强调了内心的富足和舒适。诗人将对贫困的抱怨化为对自然的独享,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于自力更生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理念。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富足和自由。同时,它也是对于贫困生活的坚韧态度和自强精神的赞颂。
家轻授鳌灵,不拟再寻盟。故业成荒址,中心饮恨声。废兴犹反掌,今古总伤情。最是初闻处,令人沾欲倾。
早登金扉踏仙鳌,晚陪大政归拥旄。石林风月出处高,清心妙寄同挥毫。丽如云锦披宫袍,横走健态霜鹘捎。万里笔阵谁能鏖,摧锋今识真孟劳。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蒲根水暖雁初落,梅径香寒蜂未知。词客倚风吹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青云几首诗。
一区悬磬已偷安,常念风波世路艰。若谓他时庇寒士,会须令我作千间。
海水不可斗量,虚空不可尺度。净地不可撒沙,烂泥不可著脚。
坠絮孳萍,狂鞭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撺断绿阴成。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荀令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枉自销凝。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便觉寸心尚老,故人前度谩丁宁。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