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南园或北园,春来尤足慰衰年。
初晴天气上元后,乍暖风光寒食前。
池岸微微装嫩草,林稍薄薄罩轻烟。
东君此际情何厚,非象之中正造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诗词《策杖吟》是宋代邵雍所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提着手杖,在南园或北园漫步,
春天来了,尤其能安慰年迈的心灵。
初晴的天空,上元节之后,
暖风初起,但寒食节尚未到来。
池边的嫩草微微发芽,
树林间轻薄的烟雾笼罩着。
这时候,东君(指春天)的情感是多么深厚,
不像平常时候那样平凡。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提着手杖在园中漫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对于年迈的他来说,春天的到来尤其令人愉悦和安慰。诗人通过描写天气和自然景物,表达了春天初现的迹象,初晴的天空、暖风和嫩草的发芽,都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诗人提到寒食前的暖风,寒食节是清明节前的一个节日,寒食节前暖风吹拂,意味着春天即将完全来临。诗中提到的池岸和树林,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增添了春天的氛围。最后,诗人提到东君,用以指代春天,表达了春天情感的深刻和非凡。
赏析:
《策杖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初现的迹象和氛围。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生命的热爱。诗中的南园或北园、初晴天气、暖风和嫩草等元素,都构成了一个春天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美好。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也表达了对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春天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同时,诗中的东君象征着春天的情感,通过与平常时候的对比,突显了春天的特殊和非凡。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的手法,使诗词更具意境和表达力,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秋气平分,画阑桂树秋香底。良辰美景,弃取花前醉。彭寿添君,白也诗堪拟。高歌起。月波如水。长照金尊里。
成都旧日扬雄宅,今在清江鸥鹭洲。颇念书题成间阔,忽逢翰墨见风流。芗林草木年仍故,此老诗篇晚更遒。官事安能久覊我,何时载子以扁舟。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乘鹤吹笙想俊游,丑闻宫掖擅风流。身膏斧踬终尘土,若比莲花花亦羞。
社国之本,冠礼之始。福升自西,维宝之位。于著于阼,维子之闰。厥惟钦哉,敬以从事。
总别同异,成坏行布。圆融无碍,尘入众刹。非宽刹入,众尘非隘。居士笔端,宣畅果海。因原自在,我今说偈。赞扬同证,一真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