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苍寒堂》

短桥斜路入松林,何止能销利欲心。
眼悟一真清净色,耳通千古泰和音。
尺量梢影邀僧记,竹护根茎恐鹤侵。
莫讶塼炉多宿火,春晴犹似处云深。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苍寒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苍寒堂》中文译文:
短桥斜路入松林,
何止能销利欲心。
眼悟一真清净色,
耳通千古泰和音。
尺量梢影邀僧记,
竹护根茎恐鹤侵。
莫讶塼炉多宿火,
春晴犹似处云深。

诗意和赏析:
《苍寒堂》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精神境界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和谐以及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

诗中描述了一条短桥斜斜地通向松林之中,这里并不仅仅只能消除人们的欲望。这句描写以景物为载体,意在表达作者对于清净心境的追求,暗示通过自然之境,能够超越世俗的利欲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真理的领悟。他的眼睛已经觉悟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纯净无瑕的。同时,他的耳朵也通达了千古以来的和谐之音。这里的真理和和谐是诗人在追求精神境界时所体悟到的重要元素。

下面两句描述了诗人邀请僧侣来参观,并且小心照料竹根,以免被鹤侵害。这里的僧侣象征着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而竹根则是象征着这种境界的根基。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他对于追求精神境界的尊重和呵护。

最后两句表达了塼炉中的火焰虽然燃烧,但是春天的阳光照耀下,它仍然显得若隐若现,仿佛处在深深的云中。这里塼炉中的火焰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追求和热情,虽然存在,但是并不显眼,与整个诗词所追求的清净、和谐的境界相呼应。

综上所述,《苍寒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精神境界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清净、和谐以及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示程生二首》

    柴桑风度极清真,地位当齐古逸民。不为儿曹营饱暖,聊将诗句写经纶。喜君自得超遥趣,与世相忘寂寞滨。正欲细论嗟遽别,空惭祖谢响然臻。

  • 《梦方孚若二首》

    仙鬼微茫果是非,不如辽鹤有归期。铸成范蠡何嗟及,绣作平原未必知。歌扇舞裙风雨散,野田荒草古今悲。可怜一觉寒窗梦,犹记联鞍出塞时。

  • 《五月二十夜梦尹师鲁》

    昨夕梦师鲁,相对如平生。及觉语未终,恨恨伤我情。去年闻子丧,旅寄谁能迎。家贫儿女幼,迢递洛阳城。何当置之归,西望泪缘缨。

  • 《呈赣守陈千峰先生》

    此行滩最险,犹幸拜先生。身与天俱远,心惟月共明。家书何日到,世路几时平。岁晚嗟寥落,春风独满城。

  •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美人曾在禁中)》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凤箫韶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已愁红脸能佯醉,又恐朱门难再过,昭阳伴里最聪明,出到人间才长成。遥知禁曲难翻处,犹是君王说小名。

  •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

    直下是,直下是。钝鸟不离窠,良驹千万里。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