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风色弄寒威,见尽郊原向晚晖。
昨夜星霜和月落,满林红叶隔烟飞。
已嗟北渚莲初老,更惜东篱菊渐稀。
休感岁华伤节物,眼前樽酒重相违。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残秋郊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残秋郊外》
萧萧风色弄寒威,
见尽郊原向晚晖。
昨夜星霜和月落,
满林红叶隔烟飞。
已嗟北渚莲初老,
更惜东篱菊渐稀。
休感岁华伤节物,
眼前樽酒重相违。
译文:
凄凉的风景增添了寒冷的威严,
郊野的景色逐渐被夕阳染红。
昨夜星光和霜降世,
满林红叶在烟雾中飘飞。
北渚的莲花初现衰老的迹象,
东篱上的菊花也逐渐凋谢。
不要因为岁月的流转而伤感节物的凋零,
眼前的美酒却成为了重重的隔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残秋时节郊外的景色和思绪。寒冷的风景和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凄凉和庄重的感觉。作者观察到星光和霜降的痕迹,以及飘落的红叶,这些景象暗示着秋天的深入。他感叹北渚的莲花正在老去,东篱的菊花也逐渐凋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消逝的感慨。然而,作者呼吁不要因为岁月的变迁而伤感物节的凋零,他希望能够珍惜眼前的美好,并享受眼前的樽酒。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郊外的景色和自然现象,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生命的感慨。诗人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生的变迁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感叹。诗中的寒冷风景、红叶飘飞和花朵凋零等意象,以及对美酒的渴望,都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岁月的对话和交融。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无常的思考,同时也呼唤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当下的快乐。这种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和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富有哲理和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兽炉烟断,残烛照庭帏。
吾闻天台华顶连石桥,石桥巉绝横烟霄。下有沧溟万折之波涛,上有赤城千丈之霞标。峰悬蹬断杳莫测,中有石屏古仙客。吟窥混沌愁天公,醉饮扶桑泣龙伯。适来何事游人间?飘飖八极寻名山。三花树下一相见,笑我萧飒风沙颜。手持玉杯酌我酒,付我新诗五百首。共结天边汗漫游,重论
世情多曲折,客况自堪怜。听雨愁如海,怀人夜似年。草肥燕地马,花老蜀山鹃。淡冷归欤计,苍苔满石田。
深谷窅无底,空闻泉水哀。时因秋日照,微见碧萦回。谷里非人境,胡麻何处来。
昔闻马粪巷,今涉牛矢岭。无牛亦无矢,步步入佳境。望我端人居,时焉一引领。亦如马粪边,王谢芳更永。
水文湘簟织霜筠。座客句清新。何物是红尘。更着个、渔舟写真。赵公琴鹤,谢家丝竹,漉酒又陶巾。不独太平民。好凤阁、鸾坡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