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
叶下潇湘。
碧海晴空一阵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
昼短歌长。
红烛黄花夜未央。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诗词:《采桑子(重阳病起饮酒连夕)》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天高风劲尘寰静,
佳节重阳。
叶下潇湘。
碧海晴空一阵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
报答秋光。
昼短歌长。
红烛黄花夜未央。
中文译文:
天空高远,风劲吹拂,世界宁静。
这是重阳佳节,
落叶飘零在潇湘江畔。
碧海晴空,一阵寒霜降临。
摆设弦管,酒香浓郁,
以此回报秋日的光辉。
白昼短暂,歌声长长。
红烛闪烁,黄花依然盛开,夜晚尚未结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朱敦儒写的《采桑子》,以重阳节为背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重阳节的景象。他描述天空高远,风劲吹拂,世界安静,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诗中提到重阳佳节,落叶飘零在潇湘江畔,暗示着秋天已经到来。碧海晴空,一阵寒霜降临,表达了秋日的寒意。这些景象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人们庆祝重阳节的场景。他说安排弦管,倾斟芳酝,以此来回报秋日的光辉。白昼短暂,歌声却长久,红烛闪烁,黄花依然盛开,夜晚尚未结束。这些描写展示了人们欢庆节日、畅饮欢歌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富有想象力的意象,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与人们的欢庆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传统佳节的喜庆和温馨,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热爱。
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褐衣。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礼行肆类又称禋,喜见承平景铄信。堪笑汉人夸肸饰,何如明德达精纯。
白傅流风尚可寻,炉峰蓊紫掩天阴。石埋遗像丹青落,泉绕虚堂岁月深。老木寒拖千谷翠,小莲凉矗两池金。挑包知是何方侣,空论能参惠远心。
二子别我归,兼旬无消息。客有馈荔枝,盈篮风露色。绛罗蹙宝髻,冰弹溅柘液。老夫非不馋,忍馋不忍吃。急呼两健步,为我致渠侧。默数川陆程,几日当返役。惟愁香味坏,色变那敢惜。十日两骑还,千里一纸墨。把书五行下,废书双泪滴。不如未到时,当喜翻不怿。
从军非陇头,师在古徐州。气劲三河卒,功全万户侯。元戎阃外略,才子握中筹。莫听关山曲,还生塞上愁。
若耶谿畔云门僧,夜闲燕坐听真乘。莲花秘偈药草喻,二师身住口不住。凿井求泉会到源,闭门避火终迷路。前心后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软音。清泠霜磬有时动,寂历空堂宜夜深。向来不寐何所事,一念才生百虑息。风翻乱叶林有声,雪映闲庭月无色。玄关密迹难可思,醒人悟兮醉人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