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
细雨蒙蒙。
一片离愁醉眼中。
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
满袂仙风。
空托双凫作信鸿。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爲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爲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爲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离别之情和无奈之感,通过描绘细雨蒙蒙、离愁醉眼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法实现的愿望。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相逢未几还相别,
此恨难同。
细雨蒙蒙,
一片离愁醉眼中。
明朝去路云霄外,
欲见无从。
满袂仙风,
空托双凫作信鸿。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相逢不久又要分别,
这份痛苦难以相同。
细雨蒙蒙,
离愁浓重,使眼眶湿润。
明天的去路在云霄之外,
想要见到却无从。
衣袖飘飘,
白鸟托信却空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别人相逢又要分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之情。诗中的细雨蒙蒙和离愁醉眼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眼泪模糊的情景。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无法实现的愿望。满袂仙风、空托双凫作信鸿,形容了作者身披仙风,但又只能寄托于空空的双凫传递消息,无法得到回应。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别离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无奈,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以其深情的表达和富有意境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引发人们对离别和无奈的共鸣。
美人昔别动经年,几见娄江夕月圆。怪底清尘成此隔,每怀诗句向谁传。桃溪日暝垂丝坐,草阁秋深听雨眠。安得百壶春酿绿,寻君还上木兰船。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日落大堤杨柳明,栖乌也复可怜生。若待清明花似雪,风光多属上林莺。
雨余灯火坐茅齐,此夕田家有好怀。造物心终扶畎亩,苍生命已堕颠崖。燕山漕粟初航海,浙水移家半人淮。贞观三钱谁复识,拥衣数起望台阶。
万灵通有感,臧否在名人。志诚昭明德,清净见於真。奉道惟恭谨,修持原本因。广将求利益,苦乐救生民。
至诚动天,中贯三极。堂堂南阳,继以魏国。山岳鼎震,江河釜溢。群生失宁,乃见人杰。大义既信,人纪复植。于晦冥中,揭以日月。操固汉贼,敌祝宋祜。万段之磔,吾耻未涤。不共戴履,矧肯屈膝。祁山屡却,淮陇迭出。非不拙沮,之死靡易。我观史册,二公与匹。功虽不同,心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