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采菱图》

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
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
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
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
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

作品评述

《采菱图》是明代杜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采菱图

苕溪秋高水初落,
菱花已老菱生角。
红裙绿髻谁家人,
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共采菱,
纤纤十指寒如冰。
不怕指寒并刺损,
只恐归家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
男解耕田女丝枲。
采菱郎是采桑人,
又与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敛暮烟,
湖波十里镜中天。
清歌一曲循归路,
不似耶溪唱采莲。

译文:
在苕溪,秋高水面刚落,
菱花已经老去,菱角生长。
红裙绿髻的是哪家的人,
小船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一起采菱,
纤纤十指冻得像冰。
不怕寒冷和刺痛,
只担心回家没有斗升。

湖州人家的风俗美丽,
男人解耕田,女人纺丝。
采菱的郎君是采桑的人,
还帮助家中的生计。

夕阳下,青山收起暮烟,
湖面波光如镜,天空中映着。
清歌一曲沿着回家的路,
不像耶溪上唱采莲的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湖州采菱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村劳动生活的赞美和对家园乡土的情感。诗中通过描绘秋高水落、菱花老去、红裙绿髻的人们在小船上采菱的情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男人劳作、女人纺织的风俗,表达了对勤劳农民的敬佩和对家庭生活的温馨描绘。

诗中的“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表达了诗人的忧虑之情,他们不怕寒冷和刺伤,只担心回家后没有米斗可以用来量米,暗示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物质生活的期望。

诗的最后两句“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则与耶溪上唱采莲的人形成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湖州采菱的独特魅力和自己家乡的美景。

整首诗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劳动生活,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农民的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归家 [一作赵嘏诗,题作《到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号八首》

    荡荡天门,金铺玉户。采旄翠旌,流苏葆羽。千官影从,迺导迺辅。都人从亲,填道呼舞。

  • 《黄葵》

    昔年南国看黄葵,云鬓金钗向后垂。今日林容篱落下,秋风寂寞两三枝。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修造工夫已辨,龙神土地亦安。因甚水云来往,尚如月晓星残。

  • 《挽郑夫人二首》

    昔事征西幕,年年拜寿闱。那知丹旐至,曾劝板舆归。元帅抛金印,诸生返布衣。感恩惟有泪,来向路傍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