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不老理,日有再中时。
不老必无也,再中应有之。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不老吟》是宋代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无不老理,日有再中时。
不老必无也,再中应有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类不可避免地经历老去的自然规律。诗人通过表述人的生命周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即老去和再次盛年,探讨了人生的变化与循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先,诗人断言人无不经历老去的道理,这反映了自然界中一切生命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老的现象。接着,诗人提到日有再中时,指的是人的生命周期中再次回到盛年时期的情景。诗人认为,不老必然是不存在的,即使人能再次回到盛年,也必然会再次经历老去。这种观点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的本质。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将人生的变化和不可逆转的老去过程表达得深入浅出。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年轻和盛年时期,同时接受老去的不可避免。诗人的思考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使读者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意义产生共鸣。
总之,《不老吟》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变化和老去的不可避免,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它通过富有哲理的诗意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对年轻和盛年的珍惜。
名山阅万古,明月来几时。顾游属中秋,万里云雾披。心间境亦静,月满山不移。况兹九曲溪,正漾清涟漪。呼舟星村来,十客琴觞随。此客俱不心,洒落同襟期。居然命钓艇,造席不复疑。陶兀入醉乡,伴我老不羁。临流振衣袂,飒飒刚风吹。银盘转岩阿,两川光渺瀰。崚嶒大王峰,嵌窦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元,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显玉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最至极、翠霭轻分,琼花乱坠,空里结成雯盖。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籁。清净门庭,圣贤风范,千古俨然常在。愿学人、达此
高阁连城十二栏,西风领客共跻攀。半帘烟雨长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间。雁带秋声归别浦,莺分春色过巴山。当年蛱蝶知谁画,一梦庄周去不还。
儿为王,母为囚,旦舂暮舂无时休。天高地辱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汉家谋臣张留侯,老人立致商山头。君王轻信羽翼愁,十年身后知安刘,髡钳之人何以留。
兰玉初攀桂,朱银降自天。堂中有一老,物外百三年。紫诰行充栋,霜毛尽满颠。仁人元自寿,端不羡臞仙。
积雨生残稻,苍苔入旧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