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
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
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卜算子》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雨醉瓜庐,
春水行秧马。
点检田间快活人,
未有如翁者。
秃尽兔毫锥,
磨透铜台瓦。
谁伴扬雄作解嘲,
乌有先生也。
中文译文:
夜晚的雨,使瓜庐显得更加湿润,
春水中行走的秧马。
在田间巡视的快活人,
从未有人能比得上这位老翁。
用尽了兔毫的墨,使笔锋变得秃短。
磨得铜台和瓦砖都光滑如镜。
有谁能与扬雄一起作解嘲的伴侣呢,
只有乌有先生。
诗意和赏析:
《卜算子》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人物的向往。
诗中的夜雨和瓜庐的描绘,展现了雨夜中的静谧和瓜庐的朴素。春水中行走的秧马则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悦和赞美。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点检田间的人,称他们为快活人。这里的快活人指的是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快乐地工作在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朴实生活和劳作的羡慕和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运用了一系列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他说自己的笔已经用尽了兔毫,形容自己的才华消磨殆尽。而磨透的铜台和瓦砖则象征了自己的学问已经非常精深。接着,诗人提到了扬雄和乌有先生,这两个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用来暗示自己的孤独和渴望有志同道合的伴侣。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比喻手法为基调,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又表达了对朴实生活和理想伴侣的向往。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绝塞初归喜浣休,东城送客偶成游。山前欲访青兰若,林下初闻黄鷅鹠。双屦高穷溪水出,一身轻共野云浮。寄声德操还能否,炊黍吾过为少留。
游云销尽月当空,危坐西轩快水风。往恨忽从中夜起,赏心难与故人同。鼠惊琴匣闻余响,萤度莲塘见乱红。星薄漏稀犹不寐,寒声通夕战疏桐。
古渡临祠庙,长淮接市门。旌旗摇白日,风雨锁黄昏。贫贱求知己,荣华少故恩。湖边逢牧竖,犹自说王孙。
燕子蜂儿各自忙,玉魂谁返杜秋娘。人间抵死无殊丽,免唤分司御史狂。
郡县齐瞻使者麾,马蹄行处是霜威。前驱宁免为负弩,高谢未能图拂衣。顾己自知吾道在,折腰甘被俗人议。古来策足皆贫贱,伊起耕夫吕钓矶。
汤饼随缘和酱醯,六年三潦念民饥。重逢白发人生日,愿见黄梅雨止时。诗好远过千岁寿,家贫深负五男儿。许身稷契杜陵老,岂谓残生乃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