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三十六,几是半生人。
举止不入俗,清修戏厌贫。
宴坐炉烟暖,微醺瓮酎醇。
前看箫管辈,未免作埃尘。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病中偶书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中偶书二首
行年三十六,几是半生人。
举止不入俗,清修戏厌贫。
宴坐炉烟暖,微醺瓮酎醇。
前看箫管辈,未免作埃尘。
译文:
我行走在三十六岁的年纪,已经过了许多年。
我的举止不合时宜,清心寡欲却艺术厌倦了贫穷。
在温暖的炉火旁共享宴席,微醺中饮着陈年的美酒。
然而,回顾过去的成就,不免发现自己已经沉溺于尘埃之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蔡襄在病中的心境和生活状态。诗人已经度过了三十多年的人生,感叹时光飞逝。他的行为和举止与常人不同,追求清修之道,厌倦了世俗的欲望。尽管生活贫寒,但他仍然能在炉火旁享受温暖的宴席,微醺中品味着瓮中陈酒的醇香。然而,他在享受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已经沉迷于尘世的琐碎之事,与理想的追求渐行渐远。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蔡襄在病中写作,他通过自我反省和审视,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排斥和对清修生活的向往。他描述了自己的独特行为和举止,表现出他与常人不同的精神追求。尽管他身处贫穷之中,但他通过享受温暖的宴席和美酒,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然而,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他对自己沉迷于琐事的自责和无奈,暗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逐渐受到尘世的干扰和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病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蔡襄对世俗的拒绝和对清修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境遇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忆与追求。
林影溪光静自如,萧疎短鬓独骑驴。可能胸次都无事,拟向山中更著书。
鸾凰本是和鸣友。奈无计、长相守。云雨匆匆分袂后。彩舟东去,橹声呕轧,目断长堤柳。涓涓清泪轻绡透。残粉余香尚依旧。独上南楼空回首。夜来明月,怎知今夜,少个人携手。
暂脱南冠坐水湄,残觥沥尽与君知。时危只恐英雄老,世乱非忧富贵迟。已见生来同李广,只须死后傍要离。十年征战兼羁系,见惯休猜不惯悲。
畴昔闻高隐,红尘隔远林。间乘黄犊出,踏破白云深。自得忘归乐,应多扣角吟。如今秋草没,几约与僧寻。
衡门时反关,一室甘却扫。文墨脱纷总,书林恣论讨。闯然未足意,清矣濯怀抱。挥洒乌丝新,浸淫黄卷好。后来应手摹,前辈休腹稿。君意不期知,予心以为宝。
十二亭亭占晓光,隋家浪说有迷藏。仲宣题尽平生恨,别处应难看屋梁。